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3期

对气管切开术患者早期吸痰时机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5ml/次,36例气道黏膜出血,20例经痰培养结果阳性,38例平均置管时间>7天。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且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时再进行吸痰,减少了吸痰次数,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了留置套管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吸痰时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留置套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对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在静脉足量补液的基础上,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且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时再进行吸痰。对照组:持续气道湿化,听取患者咳嗽时的声音判断痰液量随时抽吸气道中的痰液。两组均有自主呼吸及咳嗽反射,均采取相同肺部护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无刺激性咳嗽病例,12例吸痰次数>6次/d,2例痰液量>5 ml/次,3例气道黏膜出血,3例经痰培养结果阳性,6例平均置管时间>7天。对照组:60例刺激性咳嗽,60例吸痰次数>6次/d,20例痰液量>5 ml/次,36例气道黏膜出血,20例经痰培养结果阳性,38例平均置管时间>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且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时再进行吸痰,减少了吸痰次数,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了留置套管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吸痰;血氧饱和度;痰鸣音;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护理,而导管的反复插入,容易刺激气道黏膜出血、溃疡,使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增加。为了减轻吸痰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留置套管时间。本科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对120例有自主呼吸的气管切开术患者早期,在足量补液的基础上,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且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时再进行吸痰,明显减少了吸痰次数,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留置套管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20例有自主呼吸及咳嗽反射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男88例,女32例;年龄24~90岁。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64例,呼吸衰竭28例,其他疾病28例。入院后均连续进行心电、血压、无创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同时给予抗炎、营养支持等治疗。

    1.2  方法  (1)试验组:气管切开术患者早期,在气管切开的套管口置一块0.45%无菌生理盐水纱布,静脉足量补液[1],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且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时再进行吸痰。(2)对照组:持续气道湿化[2],听取患者咳嗽时的声音判断痰液量随时抽吸气道中的痰液。两组均有自主呼吸及咳嗽反射。均采取相同肺部护理方法:翻身、拍背、吸痰,吸痰压力均为350 mm Hg。严格无菌操作,患者住单间病房,谢绝探视,固定陪护,陪护及医护人员一律戴口罩,定时开窗通风,采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地面、吸引器、床头柜、治疗车等,每日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

    1.3  观察  (1)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性咳嗽;(2)吸痰次数: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进行吸痰,对每天吸痰大于6次的人数统计;(3)痰液量:对每次吸痰大于5 ml/次的人数统计;(3)气道出血:频繁抽吸导致气管黏膜损伤出血;(4)痰培养:经过无菌操作留取痰液标本后,结果阳性说明有肺部感染;(5)留置气管套管时间:从气管切开到到下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全身情况好转,血气结果正常后拔管,其中留置气管套管时间大于7天的人数统计。

    2  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吸痰时机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气管切开患者早期,保护气道黏膜的重要性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护理,而导管的反复插入,容易刺激气道黏膜出血、溃疡,导致气道狭窄。气管切开的时间越长,黏膜受损越严重,黏液纤毛系统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保护纤毛上皮系统的清除功能是减轻吸痰对呼吸道黏膜损伤最重要的物理性防御方法。(1)试验组:气管切开术 表1  两组患者不同吸痰时机结果比较注:经χ2检验,P<0.05 早期,而为了减少这种人为的黏膜损伤,在气管切开的套管口置一块0.45%无菌生理盐水纱布,以湿润气道黏膜,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3,4],另外,进行静脉足量补液对气管黏膜起到湿化和保护作用[1]。对气道没有刺激,患者感觉舒适,不会引起持续气道湿化的呛咳或刺激性咳嗽,同时能有效防止因体液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而滞留气管内,容易形成痰痂及引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2)对照组:持续气道湿化[2]虽然可以达到湿润气道黏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道干燥、失水状况,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以下缺点:气道湿化的呛咳或刺激性咳嗽,更容易引起气道黏膜的损伤。甚至由此引起憋闷,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等;由于刺激性咳嗽,把部分滴入的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使痰液黏稠,甚至形成痰痂不易吸出,阻塞气道,使吸痰次数增加,吸痰时间延长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由于痰阻影响正常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侵入,使肺部感染率增加[2]。

    3.2  气管切开患者早期,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的重要性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护理,为了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轻吸痰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减少导管的反复插入刺激造成的气道黏膜出血、溃疡,减少吸痰次数是根本。试验组:在静脉足量液体的基础上,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且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时再进行吸痰。吸痰次数>6次/d有12例,占病例数的20%,而对照组持续气道湿化[2],听取患者咳嗽时的声音判断痰液量随时抽吸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次数>6次/d有60例,占病例数的100%,可见试验组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吸痰次数的减少避免了频繁刺激气道的操作,减轻了气道吸痰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1],试验组痰液量>5 ml/次2例,占病例数的3%,对照组痰液量>5 ml/次 20例,占病例总数的33%,试验组痰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可见减少吸痰次数,使呼吸道黏膜的分泌也减少,从而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从上表中看出,试验组气道黏膜出血3例,占病例数的5%,痰培养阳性3例,占病例数的5%,对照组气道黏膜出血36例,占病例数的60%,痰培养阳性20例,占病例数的33%,试验组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可见,持续气道湿化[2],听取患者咳嗽时声音判断痰液量随时抽吸气道中的痰液,存在随机性,额外增加了吸痰次数,增加了气道黏膜的损伤和肺部感染的机会。同时吸痰次数的减少有利于患者休息,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3.3  气管切开患者留置套管时间  气管切开患者留置气管套管时间越短,肺部感染及气道损伤的程度也就越低。通过以上两组患者不同吸痰时机结果比较,试验组留置气管套管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那么试验组较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及气道损伤的程度也就越低。

    综上所述,对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在静脉足量补液[1]的基础上,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且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时再进行吸痰。减轻了吸痰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缩短了留置气管套管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但静脉足量补液的量多少最为有效和痰鸣音音量对痰液量多少的估计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赵秀云,史秀宁,于振萍,等.减轻气道吸痰对动物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45.

2 黄梦娣,陈伯利,陈华萍,等.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法的临床分析.临床护理,2008,7,10(7):596.

3 刘英玲,李志钢,刘红玲,等.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4-536.

4 张会芝.国内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现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B):63-64.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ICU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