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1期

预防接种安全防范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对策众所周知,预防接种是预防相关传染病最经济、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是以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为目的的医疗干预行为[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儿童;预防接种;安全;对策

众所周知,预防接种是预防相关传染病最经济、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是以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为目的的医疗干预行为[1]。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深入,适龄儿童接种率的不断提高及一些新疫苗的推广使用,各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和耦合反应逐渐增多,由此而产生的纠纷时有报道,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所以预防接种安全问题显得极为重要,从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及主动参与配合状态、接种人员医德和专业技能表现、疫苗领用和管理、冷链设备运转和维护到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任一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导致预防接种安全问题,如何在提高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及免疫水平,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同时,有效防范预防接种事故和纠纷,确保接种安全、维护儿童健康?本文做如下探讨。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能使目标人群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自觉主动地参与免疫预防接种,提高适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率,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从孕妇保健后期开始向准妈妈灌输儿童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初步建立预防接种意识,新生儿一出生,向家长发放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前告儿童家长书(以下称告家长书),并结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有针对性进一步宣教,向家长宣传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相关法律、法规,使儿童家长认识免疫接种工作的意义,了解免疫预防针及其积极支持、参与的重要性,保证儿童及时接种,提高免疫水平,保障儿童健康。

    利用网络、广播、张贴广告、发放宣传单、请家长参加免疫预防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计划免疫规划政策以及家长应履行的义务,提高其依从性,按照免疫程序月(年)龄要求,及时带孩子到就近免疫门诊接种疫苗。

    免疫门诊张贴符合儿童特点宣传画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各类疫苗接种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等;指导家长认真阅读告家长书,每次接种前主动向医生讲述儿童的健康状况和上次接种疫苗后有无异常情况,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每次接种均应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告家长书方便医生记录;每次接种后在儿童休息室观察15~30 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

    指导家长掌握儿童接种疫苗后的适宜护理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与接种医生保持联系,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反馈信息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  强化工作人员安全接种意识

    接种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是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的基础。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预防接种知识培训,既注重预防接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培训,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训,完善专业人员技能培训和业务学习档案。

    免疫接种人员必须遵守医德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熟练掌握预防免疫接种程序,对接种儿童既要注意免疫预防起始月(年)龄,又要仔细核对待种和已种疫苗间的间隔;认真对待接种前儿童体检并记录;严格掌握各种疫苗接种禁忌证。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接种;对二类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原则按照疫苗使用说明接种。接种疫苗前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请家长在告家长书和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相应疫苗名称后签字认可,减少预防接种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保证疫苗接种剂量,严禁接种室外的接种。

    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登记、上报制度,动态了解各类疫苗使用和儿童反应情况,便于早期干预,保障接种安全。

    做好完整、准确、详细登记工作,包括:由家长保管的儿童预防接种证;预防门诊留存的儿童预防接种登记本和疫苗领用/消耗/库存登记本;及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上传儿童接种信息,这些记载资料作为医疗文书是预防接种纠纷和事故处理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物证。

    3  加强疫苗管理

    根据预防接种工作需求,每2个月上报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和二类疫苗购买计划,统一从上级疾控中心领购疫苗并登记,注意运输途中温度监测,确保冷链正常衔接。

    疫苗保存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界限、标识清晰,严格掌握各类疫苗有效期,遵循近有效期先用原则,严禁使用过期疫苗。每天两次监测存放疫苗冷链设备温度并记录,杜绝疫苗使用安全隐患。接种室常规备用急救药品和物品,定期检查、维护、更新。

    4  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为确保安全接种防范措施贯穿于免疫接种的始终,单位领导重视和支持必不可少:成立计划免疫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安全接种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为安全接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配备相应人员、设施;加强与社区居委会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社会防病意识并积极参与;与上级疾控部门密切联系共同完成对疫苗监测管理,保证疫苗使用安全;建立计划免疫激励机制,加快计划免疫队伍的建设,提高接种人员思想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定期培训持证上岗,保障预防免疫工作各个环节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张亚平,闵云,等.预防接种服务的认识和接种规范流程的探索.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7):593.

(本文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430070 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医院公卫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