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6期

9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急救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临床资料。结果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60。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效率,提高患者的成活率,降低患者的伤残及致死率,减少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急救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临床资料。结果 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60.2%。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效率,提高患者的成活率,降低患者的伤残及致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由于车祸、撞伤、挤压、高空坠落及头部外伤所致,患者伤势重、病情危急且复杂多变,死亡率极高,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所以临床护理也是难点。本文将湖南省马王堆医院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急诊科抢救的9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63例,女35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2岁6个月,平均年龄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5例,坠落伤6例,斗殴砸伤17例。单纯型重症颅脑闭合性损伤70例,开放性损伤28例。合并胸部或腹部闭合性损伤15例,合并四肢骨折或骨盆骨折、脊柱骨折18例。

  1.2 Glasgow昏迷分级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情判断按Glasgow昏迷分级(GCS评分:最高为15分,表示意识正常;低于15分表示有意识障碍存在;最低为3分,表示深昏迷),本文GCS评分,3~5分20例,6~8分78例,双侧瞳孔不等大32例。

  2 急救与护理

  2.1 抢救生命 迅速组织医生护士抢救患者生命是首当其重,立即清除患者口鼻腔呕吐物或分泌物及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负压吸引,置口咽通气管于口内,头偏向一侧,稍抬高下颌,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对深昏迷或出现呕吐或颅底严重骨折出血多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囊辅助呼吸,抢救患者生命。

  2.2 迅速降低颅内压合并护脑止血抗休克处理 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在15~30 min内快速滴入20%甘露醇250 ml(小儿酌减)以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的发生。如合并出血性休克,首先给予止血、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确保输液、用药通畅,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尽快纠正休克,待休克纠正后方可使用脱水剂。对已经发生脑疝或腹腔内出血者,必须配合医生作好手术准备。

  2.3 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的吸入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所以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头抬高10~15 cm,偏一侧的卧位,避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入气管内。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4~6 L/min)吸入,呼吸衰竭者,应立即气管插管,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以改善脑部缺氧症状。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多端,要密切地观察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微妙的变化,及时诊断。

  2.4.1 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患者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接诊护士必须了解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和其程度、时间,对患者必须密切观察意识是顺应性恶化还是逆转性好转,按GCS昏迷判断法,观察睁眼、言语和肢体运动反映。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说明有进行性脑受压存在,提示颅内血肿持续增大或脑水肿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处理。

  2.4.2 密切观察瞳孔的变化 瞳孔是反映重症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重要窗口,可直接反映颅脑损伤的程度和病情变化。一般急性期15~30 min观察一次,不同的瞳孔变化提示颅脑内相应的病变,护士要做好记录。如:伤后双侧瞳孔交替散大或缩小,有时不等圆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为原发性脑干损伤;伤后即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伴有颅底骨折,昏迷不深,应考虑为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瞳孔缩小,很快进入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有脑疝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4.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护士要每15 min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在案。如果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唤急促或不规则,排除胸部外伤和呼吸道阻塞,提示是否有原发性脑干损伤。如出现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变深变慢,提示颅内高压或是脑疝的早期表现。如出现呼吸浅促,脉搏快而微弱,血压下降,昏迷加深则说明病情危重,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4.4 密切观察神经系体征的变化 伤后一侧偏瘫,锥体束征阳性,多是原发性脑挫裂伤;伤后即偏瘫或全瘫,伴有去脑性强直,常提示原发性脑干损伤;伤后出现神经系体征者,应考虑有颅内血肿的可能。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处理。

  3 结果

  本组9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9例急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60.2%,22例死于重型脑挫裂伤,5例死于脑疝,6例多发伤并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4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的常见急诊,也是当今颅脑外科损伤治疗和护理的重点和难点,患者病情危急,复杂多变[1],生命危在旦夕。据统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30%~50%[2],且往往继发性损伤重于原发性脑损伤[3]。本组9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现窒息致呼吸心跳停止经过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但有5例虽经急救成功,却最终死于严重的脑损伤。严重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内高压、脑干损伤等,均可导致患者的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基本方法(A-B-C)在这里仍然是主要措施,抢救生命争分夺秒,医护人员急救与护理措施及时得当,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成活率。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脑水肿、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4]。及时通畅呼吸道,立即高流量吸入氧气和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稳定循环,保证重要器官的氧气供应,特别是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获得成功救治的关键。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而复杂,变化迅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也是及时正确诊断治疗、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举措。护士要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判断,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意识状态是判断中枢功能的客观现象,是反映大脑功能最基本的特征指标,对判断病情变化,及颅脑损伤程度和估计预后最有价值;瞳孔是中枢的窗口,是定性、定位的可靠指标,可直接反应颅脑损伤的程度和病情变化;R、P、BP是反映呼吸循环功能的最客观指标,也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条件[5],所以护士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以及生命体征能为医师判断伤情及病情变化,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客观指标。

  总的来说,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抢救工作,忙而不乱,循序进行,分秒必争,是抢救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效率,以致提高患者的成活率,降低患者的伤残及致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奕华.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322-1323.

  2 只达石.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3.

  3 续继军,李永涛,赵守华,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5):389-390.

  4 张平,吴静.急性重型颅脑损伤288例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139-141.

  5 李彩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320.

  (本文编辑:丁 平)


作者单位:410016 湖南长沙,湖南省马王堆医院

作者: 李咏霞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