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7期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笔者对民丰里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管理,使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增强了生活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基础上,建立规律、良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笔者对民丰里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管理,使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增强了生活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基础上,建立规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饮食做到四固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活动强度,适量进食主食,主食粗细粮搭配。不吸烟不饮酒、少吃食盐和富含碳水化合物、油脂以及热量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并无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糖尿病治疗时,要根据机体分泌胰岛素的特点和降糖药代谢的时间规律及不同差异的个体,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为了使血糖保持在接近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还应学会自我监测的方法。定期到医院测血糖。除空腹血糖外,餐后血糖的监测也十分重要。有条件者可购买血糖仪,自己监测三餐前、后2 h及睡前的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特别讲究脚的卫生,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正确对待病情。

【关键词】  糖尿病;自我管理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而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常引发各类严重的并发症,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意义十分重大,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饮食治疗的管理

  饮食治疗的管理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基础上,尊重患者个人的饮食习惯、经济条件,并考虑患者是否有并发症等因素,合理安排患者的就餐次数和时间,为患者提供合理营养。

  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治疗措施,即使是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也必须同时坚持饮食治疗。不健康的饮食在糖尿病致病原因和糖尿病病情发展中居重要地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必须要做到以下四个“固定”:(1)营养比例固定;(2)主食固定;(3)进餐时间固定;(4)各餐比例固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活动强度,适量进食主食。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主食量限制过低,会影响病情的控制。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升糖激素的分泌增加,引起低血糖后的反应性高血糖。这就是为什么不吃饭但血糖仍高的原因。人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食物,特别是主食类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转化为葡萄糖被身体吸收入血,再由血液运送到各个脏器,为人体提供能量。如果吃进的碳水化合物(主食)过少,能量来源缺乏,身体必然要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脂肪分解会产生酮体,易导致酮症酸中毒。体内蛋白质分解,日久则会导致消瘦、乏力、抵抗力低下,极易继发各种感染等。由此可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主食吃得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活动强度,适量进食主食。

  第二代磺脲类和普通胰岛素开始发挥作用时问是在服药(或注射后)30~60 min,作用高峰时间是用药后2~4 h。因此,患者进餐时间应安排在用药后30 min,使餐后高血糖与药物作用高峰同步,达到充分降糖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又研制出一些胰岛素类似物及各种比例的预混制剂,应根据药物作用及代谢规律安排患者进餐时间。当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可指导患者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水果。

  应帮助患者或家人理解评价饮食治疗的有效指标:糖化血红蛋白<7%,血脂达标,血压<130/80 mm Hg,体重维持在标准体重±10%的范围,尿蛋白量减少,自我感觉良好,合并慢性并发症者症状改善。

  2 运动治疗的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有规律的运动,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减轻体重、增强体力和体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指导患者制定运动计划,包括运动时间、方式和强度,以及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氧气含量高的下午4~6时进行,至少3次/周,时间≥30~60 min/次。应用胰岛素和降糖药时,应在进餐后1~2 h进行运动。单纯性糖尿病,选择运动强度为心率在130次/min,运动方式选择跑步、游泳、太极拳或有节奏的全身运动,每次总时间60 min,分3次完成,每周3次,每次运动在饭后50 min进行,伴有高血压的运动强度为心率在120次/min左右,运动方式选择有节奏的较轻松的运动,如快步走和交际舞、太极拳等,视网膜病变患者不适合从事负氧运动、阻力运动、跳跃运动和包含憋气运动。所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 药物治疗的管理

  糖尿病治疗时,要根据机体分泌胰岛素的特点和降糖药代谢的时间规律及不同差异的个体,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护士应掌握药物的作用时间,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在药物作用高峰时间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应用口服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药应注意低血糖、皮肤过敏、胃肠道、肝肾及造血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用胰岛素者,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确定制剂种类、剂量、注射时间、常用部位有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防止硬结及脂肪萎缩,剂量一定要准确,常规胰岛素于饭前30 min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 h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先抽吸短效再抽吸长效胰岛素混合后注射,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特别首次用药患者,注意有无低血糖、胰岛素过敏,一旦发现低血糖,可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 ml。告知低血糖的症状及先兆,熟悉预防低血糖的措施,平时口袋里备好糖果。

  4 尿糖、血糖监测

  为了使血糖保持在接近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还应学会自我监测的方法。自我监测较简易的方法是尿糖的测定,利用尿糖试纸对三餐前、睡前的尿液进行检查,间接了解血糖情况。但对病程较长、肾功能损害或合并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来讲,这种方法很不可靠,应定期到医院测血糖。自我血糖监测是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进展之一,血糖的动态数据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监测血糖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 h、睡前及凌晨2~3时。每位患者监测的时间要固定,便于掌握患者血糖变化规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每2 h监测血糖和血酮1次,直到血糖、血酮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缓解后改为3~4次/d。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调整药物期、改变饮食运动的习惯,情绪严重波动、合并严重感染时,应特别加强血糖监测。对血糖控制良好且稳定者,指导患者每2~3个月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了解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每年1~2次全面复查,以便及早发现并发症。

  5 预防并发症的管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弱,抵抗力差,极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一旦感染,不仅难治,而且还会使糖尿病病情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尤其是女性患者,要经常保持外阴清洁。特别提出要讲究脚的卫生。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致使其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它可激发感染甚至需截肢治疗,给广大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十分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冷、热、疼痛等感觉不灵敏,所以穿鞋前必须检查有无异物,每天检查足部情况,发现有水疱、皮裂、磨伤、鸡眼、胼胝、甲沟炎、甲癣等应及时处理。不可用锐利刀剪自行修脚。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可过热,鞋要宽松舒适,袜子要松软,透气性好。趾甲不要剪得太短。

  经过综合措施,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系统掌握了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克服了不良的心理状态,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自我管理,积极主动的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维持血糖的稳定,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文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214045 江苏,无锡市北塘区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者: 杜华娟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