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0期

利多卡因局部封闭配合冰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化疗反应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方案的主要手段,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疗程长,在反复的化疗过程中,静脉受化疗药物的刺激,大多已受到破坏,因此,药物外渗是外周静脉应用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药物外渗后若处理不当,轻者易引起局部红肿、硬痛、静脉炎。对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方法有局部封闭、50%......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利多卡因;冰敷;化疗反应

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方案的主要手段,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疗程长,在反复的化疗过程中,静脉受化疗药物的刺激,大多已受到破坏,因此,药物外渗是外周静脉应用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药物外渗后若处理不当,轻者易引起局部红肿、硬痛、静脉炎;重者可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功能丧失。对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方法有局部封闭、50%硫酸镁湿敷、冰敷,笔者采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间断冰敷处理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至5月观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05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3~62岁,平均52岁。表皮未破损者9例,1例次表皮破损、局部肿胀、沿静脉走向延伸,最大直径达10 c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

  1.2 方法 在化疗药物外渗的局部,用0.9%生理盐水20 ml稀释2%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5 mg,沿渗出边缘进行局部环形封闭,然后局部持续冰敷24 h,患肢制动休息。

  2 结果

  10例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经此方法处理后红肿、疼痛消失,局部皮肤颜色及静脉弹性逐渐恢复正常;5例静脉弹性较前减退;1例皮肤破损者,经涂抹喜疗妥软膏后,伤口愈合,红肿、疼痛消失,但出现局部色素沉着,静脉呈条索状。

  3 讨论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保证化疗周期顺利完成,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及外渗后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对化疗药物的处理多采用透明质酸、碳酸氢钠、硫代硫酸钠及中药外敷;且仅局限在几种常见化疗药物的处理,对新的化疗药物NVB、VDS等未见报道,尚没有统一的处理规范。有研究报道,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组织坏死,甚至经久不愈。患者剧烈疼痛、烧灼痛,甚至影响肢体功能障碍,从而使生活质量下降。通过本课题临床研究,笔者提出了化疗药物外渗后的临床判断及治愈标准:(1)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作用具有扩张局部血管及麻醉、止痛作用;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静脉通透性增高,中性粒细胞等渗出血管外,能够释放多种酶类、化学递质和毒性自由基因。利多卡因可阻止溶酶体释放致炎、致痛、致敏物质,减少炎症扩散,促进组织修复。(2)地塞米松具有稳定生物膜的作用,防止致炎、致敏、致痛物质的释放作用,减少局部炎症的扩散,促进组织修复。(3)冰敷对局部组织的作用,冰敷不仅可以降低局部温度,减少局部余热对有活力组织的继续损害,降低局部组织代谢,而且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液体外渗,引起局部肿胀和疼痛,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渗出,使某些局部破坏因子灭活,还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或缩短疼痛的时间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采用持续冰敷,冰敷能降低局部温度及耗氧量,延缓局部组织坏死的速度。经临床实践证明,比传统的化疗物外渗冰敷24 h效果满意[1]。本组10例化疗药物外渗者,包括了目前常用的所有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立即用本方法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局部刺激症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能加快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明显缩短恢复的时间,不影响化疗计划的继续进行,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无药物选择性,适用范围广,阻滞治疗次数与外渗后临床分期及发现外渗早晚,外渗药物剂量有关。应用本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立芳,杜红.1号消炎膏加冰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A):43.

   

作者: 廖文英,刘朝富,梁伟文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