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3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SAH患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针对可能出现的感染、血管痉挛、脑疝等并发症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结果22例SAH患者1例死亡,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过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结论采取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治疗SAH的重要保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2例SAH患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针对可能出现的感染、血管痉挛、脑疝等并发症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22例SAH患者1例死亡,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过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结论 采取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治疗SAH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因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垂体卒中、血液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和抗凝治疗并发症等所致[1]。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伴或不伴意识障碍,CT证实脑池和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征象或腰穿检查压力增高和血性脑脊液即可确诊。通过对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病情观察、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等,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2例均为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40~69岁,住院期间给予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治疗,并给予具有抗纤溶作用的止血药物6-氨基乙酸降低再出血率,缓慢静滴尼莫地平,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1.2 临床观察和护理

  1.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严密观察并记录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光反应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瞳孔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观察有无颅内高压和脑疝先兆,若有意识障碍,头痛剧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此时,有可能再次出血或脑疝形成,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抢救准备。如有高热,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过早下床活动可引发再次出血,一般是4~6周,有复发史者则应卧床8周以上,不能随便搬动患者或做非急需的检查。

  1.2.2 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易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观察有无呃逆、上腹部饱胀不适、呕血、便血、血压下降、脉搏增快、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症状和体征。鼻饲患者,鼻饲前要回抽胃液,观察胃液是否呈咖啡色或血性,有无黑便,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注意少食多餐、温度适宜,防止损伤胃黏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开塞露或缓泻剂。

  1.2.3 用药观察和护理 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剂,一般用20%甘露醇125 ml q 8 h或q 12 h快速静脉滴注,每分钟120滴,有效地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要求在15~30 min内滴完,同时静推20 mg速尿增强脱水的效果。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病房,因甘露醇为高渗性脱水剂,药液漏出血管外可引起组织坏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血管发生血管痉挛[2]。一旦发生了痉挛,特别是后期的脑血管痉挛,很难逆转,主要是重在预防。尼莫地平是一种钙拮抗剂,对神经细胞和微脑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有特异性的阻滞作用,可预防和治疗SAH合并血管痉挛[3]。采用双管滴注法并避光,500 ml生理盐水加入50 ml尼莫地平应控制在6 h内静滴,由于此药有轻微的降血压作用,在滴注的同时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每小时测1次血压,根据血压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使血压相对稳定,如出现血压下降、面部潮红则应减慢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2 护理

  2.1 加强基础护理 昏迷或有吞咽障碍者,发病第2~3天应遵医嘱胃管鼻饲。做好口腔护理,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防止口腔溃疡及口臭。护士每天给患者定时翻身,一般每2 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身体受压处、骨突处用50%红花酒精按摩,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加强营养,条件允许可使用气垫床,预防褥疮形成。留置尿管者每日膀胱冲洗,并观察尿液的量、色以防止泌尿系感染。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指导和协助肢体被动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

  2.2 避免并发症发生 (1)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每天定期为患者清洗外阴,留置导尿的患者,用生理盐水500 ml加庆大霉素冲洗膀胱每天1~2次,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每天更换尿袋1次,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预防肺部感染:昏迷患者或气管切开患者,定时吸痰,无菌套管每天煮沸消毒、伤口定期换药,随时观察体温升高情况,观察咳嗽、痰液性质及量,对有肺部感染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为了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要每隔2~3 h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以刺激呼吸道,使肺膨胀。(3)癫痫发作:患者有前驱症状时,应努力使患者平卧,避免摔伤,发作时勿按压患者肢体,防止骨折,及时使用牙垫防止舌咬伤。癫痫发作后患者应充分休息,同时备好吸引器,极度躁动的患者必要时约束患者肢体,但注意约束切勿过紧以防影响血液循环。(4)预防脑疝:脑疝是颅内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以及颅压增高加剧的一种严重危象。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减弱、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先兆表现[4],一旦出现,应立即报告医生。

  2.3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谵妄、躁动的患者加保护性床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防止坠床等意外损伤;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和频繁接触打扰患者,治疗和护理活动应集中进行。指导患者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诱发因素。

  2.4 进行心理护理 由于SAH是突然发生的,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患者常有烦躁不安、精神兴奋等症状,做好心理护理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在护理和照顾患者时,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适时与患者交谈,用自己的言语、行为和表情去影响并改变患者的错误认识,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关心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让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小结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在整个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当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2.

  2 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93.

  3 刘华钢.临床使用药物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5.

  4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22.

  

作者: 王惠吾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