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7期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方法及按压方式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方法及按压方式在老年患者中的止血效果,从而保护病人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方法对130例住院患者进行常规静脉输液480例次,患者平均年龄83。5岁,大部分患者有多发性疾病且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结果拔针疼痛的比较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从拔针后局部血管受损情况来看,实验1、2组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拔针方法及按压方式在老年患者中的止血效果,从而保护病人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方法 对130例住院患者进行常规静脉输液480例次,患者平均年龄83.5岁,大部分患者有多发性疾病且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分成常规组及实验1、2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拔针疼痛的比较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从拔针后局部血管受损情况来看,实验1、2组没有显著差别,从按压方式满意度来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 采用减慢输液速度、降低输液瓶高度、竖向按压及非交换式按压法和上举手臂五种改进方法明显减少甚至避免了皮肤穿刺点出血及瘀血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率,优化了护理服务,加强了护患之间的融洽氛围。

【关键词】  老年人;输液;拔针方法; 按压方式

静脉输液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不仅要求“一针见血”成功率的提高,也要求输液完毕时的“无痛性拔针”和拔针后无出血和淤血的出现。拔针按压作为静脉输液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方法不当,时常会导致输液完毕后出现局部疼痛、回血及瘀血,不仅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影响以后的穿刺成功率,而且也容易影响到护患关系,增加双方的心理负担。在老年科大多数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输液周期至少15天,所以拔针方法及针眼处按压方式从对血管的保护方面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拔针方法及按压方式,取得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12月我科住院输液患者130例,年龄最大93岁,最小47岁,平均年龄83.5岁;男96例,女34例;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患者51例,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患者39例,长期卧床患者8例。其中服用阿司匹林32例(24.8%),服用氯吡格雷68例(52.7%),静脉输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5例(11.6%),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8例(6.2%)。每位患者输液时间平均≥18天。输入药物种类有抗生素类、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营养神经、心肌的药物、扩张血管类药物等。输液480例次,均选择手背及前臂静脉穿刺。

  1.2 方法 对首次输液者及家属进行讲解注意事项及演示交替式按压方法,拔针前急需小便者先排尿,按压未到时间不得中断按压,按压解除后10min内嘱病人手腕勿用力。操作者为3名固定护士,输液器全部使用7号针。

  1.2.1 拔针方法 常规组:病人输液完毕后按《基础护理学》中所述的方法快速拔针后稳妥按压穿刺点3~5min;实验组:输液完毕,放低输液架或减慢输液速度,输液瓶悬挂高度至穿刺部位<50~60cm,输液速度<50gtt/min,不关调节器。

  1.2.2 按压方式 常规组病人输液完后轻轻揭去固定针柄及头皮管胶布,护士用手轻压覆盖在穿刺点上的敷贴,迅速拔针,以左手拇指按压穿刺点片刻,然后用手引导病人或家属接替按压5min;实验1组拔针按压方式同常规组改由护士取一干棉签竖向连贯按压5min;实验2组同常规组改由家属或病人按压在穿刺点敷贴上护士迅速拔出针头后同时将前臂上举(上举位不要求绝对垂直)。

  1.3 观察指标 (1)疼痛反应:护士在拔针同时观察病人面部表情,肢体抽动等;(2)拔针后5min之内针眼处是否有出血,次日针眼周围是否有瘀血;(3)发满意度调查表:由高到低分为满意3分,较满意2分,不满意1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病人疼痛的比较见表1;局部血管受损情况见表2;病人对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满意率见表3。表1 两组病人拔针疼痛的比较 例(%) 表2 三组病人拔针后局部血管受损情况比较 例(%)表3 三组病人对按压方式的满意度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拔针疼痛的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从拔针后局部血管受损来看,实验1、2组没有显著差别;从按压方式满意度来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3 讨论

  3.1 根据静脉输液原理,液体瓶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即需要有一定的水柱压[1] 降低输液瓶悬挂高度即减少了输液瓶的水柱压,相对减慢了输液速度,减轻了液体对血管壁的压力。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当输液瓶悬挂高度距穿刺部位50~60cm、输液速度<50gtt/min时,快速拔出输液针头能有效地减少液体水柱压作用外漏于组织间隙,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

  3.2 不关闭调节器拔针 有实验证明[2]输液速度50gtt/min,在关闭调节器的同时冲击力至少将0.1ml液体挤压入血液。临床观察发现当输入含钾类液体、甘露醇及高营养液时快速关闭调节器的瞬间,多数患者会感觉突然的刺痛。所以,将输液速度调至50 gtt/min以下,不关调节器拔针,能有效地减轻液体被挤压致快速入血液而产生的瞬间冲击力对血管壁的损伤,相对减轻患者的疼痛。

  3.3 掌握正确的按压部位 静脉穿刺时通常是针头在进入皮下后平行一段再进血管,这样就形成了两个针眼,即看得见的皮肤针眼和看不见的血管壁针眼,针尖刺入血管壁的位置要比皮肤上肉眼所见的针眼稍高,血管壁破损是针眼处出血的主要原因,要达到有效按压,竖向按压才行之有效,若把棉签横压,就失去了对主要出血点的有效压迫,导致血管穿刺点在深部组织隐性出血,形成血肿和局部皮肤的青紫。

  3.4 掌握正确的按压方式 由以往采用的交换式按压法改为非交换式按压法。即:拔针后嘱病人或家属直接按压,这种按压方式使局部血流形成阻断-凝血过程,无恢复过程,故能有效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同时也能避免在交换过程中由于换手使按压位置移位导致不准确而引起的皮下出血。

  3.5 利用压力差、大气压及静脉压三者关系,有效避免穿刺点出血及淤血发生[3]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非交换式按压加高举手臂的方式无一例皮下淤血。其原理是:前臂上举后,在重力作用下,压力差与大气压之和大于静脉压,减少了末梢静脉回流的阻力,血流速度加快,针眼处管壁侧压力变小,血液行向心流动,形成了有效阻断。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9-371.

  2 申子路,郭青梅,许向丽,等.液体渗漏后改良拔针法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4,19(5):44.

  3 杨文,刘俊丽,陈卫东,等.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后的处理的比较.沈阳部队医药杂志,2008,5(21):270-271.

  

作者: 魏 伟,蔡娟娟,闵 静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