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5期

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满意度。对降低患者的FBG、2hPBG有一定作用。在老年糖尿病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心理护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康复的作用。方法 9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分别进行糖尿病康复治疗,并对观察组配合心理干预。在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的评定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的测定。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与入院时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FBG、2hPBG差异有显著性(P<0.05),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两组之间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FBG、2hPBG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均数值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满意度;对降低患者的FBG、2hPBG有一定作用;在老年糖尿病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理护理;糖尿病;康复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on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Methods The 92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i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of 46 cases(A group)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46 cases(B group).Both group were given to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B group) was applied to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the Hamilton Depression-Rating Scale(HAMD) test ,and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and FBG,2hPBG in hospital and out of hospital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indexes of two group had no differences (P>0.05) in hospital. In contras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indexes in hospital and out of hospital.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dexes of FBG, 2hPBG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index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life satisfaction degree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scores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the indexes of FBG, 2hPBG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out of hospital, but the valu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cores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can decrease indexes of FBG, 2hPB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diabetes mellitus;rehabilitation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西方>65岁),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1]。老年糖尿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1]。糖尿病已经成为公认的心身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2]。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负担重,常会发生焦虑、抑郁、悲观、逃避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据报道,糖尿病伴随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30.0%~50.0%,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血糖控制的重要原因[3]。通过对9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对比研究,探讨心理干预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之间的关系,为全面促进老年糖尿病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2008年6月-2010年12月入住本科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60~84(70.43±7.527)岁,病程1~16(5.70±3.782)年,住院天数10~25(17.26±3.803)天;观察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61~89(73.59±8.614)岁,病程1~16(5.85±3.457)年,住院天数10~26(17.52±4.345)天。两组患者年龄(t=-1.878,P=0.067)、病程(t=-0.208,P=0.836)和住院天数(t=-0.322,P=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既往无精神病史及脑器质性疾病史。

  1.2 方法

  (1) 采用统一的问讯表进行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职业、家族史、身高、体重、伴随疾病。(2) 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均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总分为0~7分代表正常;总分为8~10表示轻度抑郁/焦虑;总分为11~14表示中度抑郁/焦虑;总分为15~21表示重度抑郁/焦虑。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进行评定,总分在31~35分之间表示受访者对生活特别满意;26~30分:非常满意;21~25分:大体满意;20分:无所谓满意不满意;15~19分:不大满意;10~14分:不满意;5~9分:特别不满意。评定结果两组间进行对照,再将出院和入院时的结果作自身对照。(3) 入院和出院时对所有患者测定静脉FBG 、2hPBG。(4) 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等常规糖尿病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糖尿病康复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5) 心理干预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师负责实施。入院后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由责任护士负责糖尿病康复知识宣教并督导康复治疗方案的实施。对观察组患者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师分别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咨询,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谈话中找到患者的心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疏导情绪,排除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安全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促进患者康复。

  1.3 FBG及2hPBG测定

  血糖检测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仪,试剂为葡萄糖测定试剂盒(批号80805g021),用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法,普通试管抽血,该法测定的正常值范围4.16~6.44mmol/L。

  1.4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入院时两组可比性对照

  入院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定结果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有可比性(见表1)。表1 入院时两组可比性对照

  2.2 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后评定结果

  见表2。 表2 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后对照

  2.3 观察组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前后评定结果

  见表3。 表3 观察组干预前后对照

  2.4 出院时两组患者评定结果

  见表4。表4 干预后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已经成为公认的心身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2]。糖尿病患者中高发常见的心理疾病[4]。专业诊疗技术在糖尿病防治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改变,同样对糖尿病的管理和稳固控制病情具有深远意义[5]。

  3.1 存在的心理问题

  3.1.1 焦虑和恐惧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对生的留恋和对健康的关注,特别是身边同龄人的因病身故,使得他们对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非常敏感。由于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上及心理上的压力[6]。加上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3.1.2 抑郁和悲观失望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高血糖对各个系统器官的损害容易引起各系统器官的并发症,并发症一旦出现,治疗效果不理想,症状会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或丧失,容易让患者产生抑郁和悲观情绪。一些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对医务人员不信任,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

  3.1.3 轻视疾病和无所谓情绪

  部分老年患者缺乏保健知识,性格开朗,对自身健康关注不够,对糖尿病相关康复知识不了解,对所患糖尿病不能引起重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积极配合治疗,不按时按医嘱服药,从事与自己身体状况不相适应的活动。

  3.1.4 激动易怒和孤独感

  有些老年人心理承受力较低,对患有糖尿病的事实不能正确看待,容易产生固执、急躁等情绪。同时,部分老年人刚从工作岗位或领导岗位退下来后,社会交际突然减少,常因得不到社会尊重产生心理冲突。患者虽然能够自理生活,但仍然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关怀与呵护,部分家属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忽视对患者的关心与照顾,患者感到无助,变得敏感、激动易怒,并出现孤独感。

  3.2 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7]。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2]。

  3.2.1 支持心理疗法

  通过和患者交流,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谈话中找到患者的心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疏导情绪,排除心理障碍。讲清良好的、积极的、乐观情绪对人体的良性作用[3]。鼓励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和对相应康复措施的了解。排解患者在生活和疾病诊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以及患者所关注的其他身心问题。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安全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3.2.2 认知干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稳定的情绪可以使糖尿病病情缓解,而忧郁、紧张和悲愤等情绪异常导致病情加剧或恶化[2]。心理因素是诱发、加重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害因素,心理因素不仅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重视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8]。 有研究显示正性和负性情绪会造成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变化[9]。还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例如应激、社会支持以及情绪均可通过改变免疫系统功能进而增高或降低个体出现感染和其他疾病的风险[10]。通过相关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对心理调节的作用有所认识,鼓励患者主动调节自身情绪、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心理护理,排除心理障碍。

  3.2.3 行为干预

  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血糖、尿糖的检测和记录,合理执行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排除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及时判断并及时处理低血糖反应。鼓励患者和其他病友交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和发展个人爱好、丰富退休后的文娱生活,建立自己的社交圈,积极融入社会,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分散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患者的家属进行糖尿病康复知识宣教,让家属了解患者在患病时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让家属从生活上更加体贴照顾患者,让患者感到更多的家庭温暖,并指导家属督导患者坚持按糖尿病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4 结论

  本文认为:在老年糖尿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老年糖尿病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38.

  2 李心天,岳文浩.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30-431.

  3 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中国12个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280-284.

  4 Kahn C.R.Joslin糖尿病学.潘长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2-668.

  5 周莹霞.上海不同级别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情绪调节与心理调查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8):728.

  6 潘天鹏,石津生,高和.中华老年病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021.

  7 戴素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当代医药,2009,15(7):92.

  8 裴金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4):42.

  9 杨宏宇,林文娟.正负性情绪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005,28(4):926-928.

  10 Zeier H,Brauchli P,Joller-Jemelka HI,et al.Effects of work demands on immunoglobulin A and cortisol in air traffic controllers.Biological Psychology,1996,42:413-423.

  

作者: 马佳玲,王忠太,石秀娥作者单位:730000 甘肃兰州,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