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6期

急诊护士压力分析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并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方法对本院2000—2011年间300名急诊护士发放问卷调查,对她们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急诊护士在工作中存在明显的压力,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有效减轻护士的各种压力。结论对急诊护......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并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方法 对本院2000—2011年间300名急诊护士发放问卷调查,对她们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 急诊护士在工作中存在明显的压力,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有效减轻护士的各种压力。结论 对急诊护士的职业压力进行探讨,采取有效的应急对策,不仅有利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  急诊护士;压力分析;对策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为病人24h开放的“生命通道”,是一个病人病情重、突发事件多、工作量大、医患纠纷多、风险大的科室。常年工作在急诊科的护士,由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职业要求,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对压力的应对能力,改善护士的身心状况,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现分析急诊护士的压力来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本院300名急诊护士进行工作压力调查,内容包括对工作环境压力、对工作性质的压力、怕引起纠纷的心理、人际关系紧张感、与其他病区护士的落差感等。表格专人问卷与填写,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5份,回收率为98.3%。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其学历:本科20人,大专245人,中专30人;工作年限:20年以上20人,10~20年60人,10年以下215人,其中3年以内80人;职称:主管护师10人,护师110人;每天平均工作量:急诊人数300~500人次,抢救病人约10~20人次,输液50~80人次。

  2.2 工作压力来源

  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包括:工作环境的压力有250人(84.7%),认为工作性质的压力、经常夜班的有280人(94.9%),认为人际关系紧张、怕引起纠纷心理的有220人(74.5 %),认为与其他病区护士的落差感有270人(91.5%),护士的自身原因有200人(67.7%)。

  3 讨论

  3.1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

  3.1.1 工作环境压力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病人的第一线,病种繁多,各科危重病人集中,工作环境较其他科室复杂,室内充满了仪器操作声、病人呻吟声、家属的吵闹声等,且酗酒、斗殴、吸毒、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非常多见。这使急诊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情况[1]。急诊科抢救病人时,还不能够做到完全封闭,护士的各种操作处于家属、陪人的直视监督下,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

  3.1.2 工作性质的压力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也是医疗差错多发的地方,同时也是各种检查的重点必查科室,无疑给急诊护士增添了压力。急诊患者通常病情紧急、危重,而护士要在不可能知晓患者是否有传染病的情况下及时给予患者各种抢救措施,为患者洗胃、吸痰、处理呕吐物、包扎伤口、采集标本等,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暴露在危险中。护士在护送患者检查过程中,一些危重患者往往需要在旁监护,护士处于因受到大量MRI、CT、X射线污染的环境中。急诊科又是一个嘈杂、紧张的科室,不仅充满焦虑、谩骂、训斥和指责,甚至充满安全威胁。这里病人多,病情重,病种复杂多变,节奏快,不分昼夜。同时急诊科护士多为年资低、阅历浅、经验少的年轻护士,护理工作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倒班,生活不规律,上夜班为单独作业,处理急危重病人时,稍有不慎就会诱发差错事故,引起护患纠纷。另外,本院急诊科除抢救室外,还包括观察室、补液室、注射室、扩创室。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抢救患者,及时准确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做好记录;又要做好各种物品的准备、清洁、消毒、保养;还要照顾三无患者的饮食、大小便、清洁;巡视留观患者,观察病情变化,估计潜在危险,做好健康教育;陪检、转送患者等,这样繁重的工作量和高紧张度的工作状态,使急诊护士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

  3.1.3 人际关系紧张,担心引起纠纷的心理压力

  急诊科护士每天接触的急诊病人或家属由于疾病承受着肉体、精神和经济的多重负担,表现为焦虑或需求心理无限上升。而护士社会地位低,工资少,生活待遇较差,在工作中易与病人和家属发生冲突,无故受到辱骂及不礼貌行为侵扰,护患关系紧张,护士易产生心理压力;护士一直被看作是医生的助手,急诊病人抢救成功了,家属认为这都是医生的功劳,护理工作就是由繁重、重复的生活照护及技术操作组成;医护间在工作中发生分歧时,医生往往对护士尊重不够,导致护士自尊心受损;现在由于护理工作的需求,合同护士越来越多,且比较年轻,而医院的合同护士待遇还没有完全与定编护士相同,合同护士更担心人际关系紧张。

  3.1.4 与其他病区护士的落差感

  急诊护士往往是在对病人的既往病史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或者是在时间上根本来不及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致使急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明显多于同行其他科室[2]。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工作业绩无法用经济收入衡量,造成同行中的不理解,护士有认同被剥夺感;与其他科室相比,亦感觉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成就感相应失落,不满情绪和压力随之产生。

  3.1.5 护士的自身原因

  刘丽等[3]提出护士的学历也是影响工作压力因素之一,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最为突出。急诊护士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学历的增高提升了护士的自尊心,也对自己的晋升和岗位设置有较高的期望。但实际工作中,学历高低与岗位分工、工作待遇没有太大区别,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高学历护士具有更大的压力。刘丽等[3]研究显示,护龄在5~10年的护士工作压力程度最强,认为这个阶段的护士工作经验丰富,作为科室专业骨干,面临着晋升、学习等多方面压力,且对急诊科职业风险意识相对较高;而且,她们大多已婚,还得面临着承担家庭及子女教育等压力。年轻护士由于工作年限短,对于复杂病情的判断、特殊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欠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比较差,对不同病人缺乏较强的协调能力,这给年轻护士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4]。马斯洛层次需要论认为:在5种层次的需要中,首先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其次是满足生活必需的需要,由于护理工作的特点带有附和性,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未得到社会的理解、认同和尊重,普遍认为护士的社会地位低[5,6],疲惫和无规律的休息影响护士的社交活动和家庭生活,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减少,导致家庭关系冷淡,社交面窄;护士又以女性为主,许多护士面临怀孕、生育和家务的困扰。急诊专科的发展对急诊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必须应对各式各样的考试及各种名目的检查,所以压力也越来越大。

  3.2 应对措施

  3.2.1 改善工作环境

  为急诊科创造一个利于工作、便于抢救、诊治、护理,布局合理的工作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物品专人保管,定点放置,人员配置恰当,增加护士编制,合理安排班次,按老中青搭配,尽可能地采取弹性排班制。善于发现每个护士的特长,激发护士的潜能,提升护士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培养护士的团队精神,加强同事间紧密合作,营造温馨愉快的工作环境,增强护士的归属感。本问卷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7]。为此,应该在急诊设置24h专职保安。加强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制度,安装监控装置,增派保安人员巡查,以增强防范能力,对那些无理取闹、借酒撒疯的人,要借助于公安部门,依法严惩,以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3.2.2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互相理解、平等、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有效手段之一。急诊护士针对就诊病人的特点,在护理中把护士对病人的关爱通过真诚的语言交流传递给病人,在与病人进行各项沟通时,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进行解释和精神安慰,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不使用肯定或绝对性的语言。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和爱护病人,做好健康教育,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护患之间能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减少个人工作压力,有助于工作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8,9]。

  3.2.3 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技术

  急诊科工作范围跨度大,涉及多学科,并且应急性较强,正确认识急诊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学习护理心理学知识,使护士心理上有一个有效的“缓冲”,在应对缺乏理智行为的病人或家属时做到成竹在胸;参加院内、外的各种护士继续教育讲座;科内的特殊病历讨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工作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抢救技能,熟练掌握急救程序、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的使用与气管插管、心电图等操作。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理论水平、专科技能和整体素质,用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术服务于病人,让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将有助于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

  3.2.4 护士自身调节

  压力是现实生活中必然存在的,应该勇敢面对,越有压力越需要从容,把压力变成进步的动力。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在工作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安慰,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采用适宜的方法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如:找人倾诉、读书、想哭就哭、运动解压、喊叫解压、洗热水澡、唱歌跳舞、逛商店、上网等,培养自身对挫折压力的承受能力,保持健康的心态。

  3.2.5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医院领导应设身处地地站在急诊护士的角度体会护理工作的艰辛,要尊重、理解和爱护她们。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和树立护理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完善急诊科人员的合理配备,考虑急诊护士的定期轮换,同时应选派对急诊工作有兴趣、立志做急诊护士的人员到急诊科,以发挥她们的积极性和有利因素。

  4 结论

  通过对急诊护士职业压力相关因素的分析和探讨,我们认识到职业压力长期存在,可影响身心健康,早期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可使急诊护士职业压力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有助于提高护士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秀梅.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1965-1967.

  2 王彩琴,黄热心.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护理研究,2006,20(3C):745.

  3 刘丽,梁桂芳,李莎冬.急诊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6):574-577.

  4 王月枫,陶红.国内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其应对措施.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62-63.

  5 郭晶.有关护士加班的健康隐患问答.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2):91.

  6 李亚萍.护士心理疲惫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5,11(6):21-22.

  7 刘燕平,姚景鹏.急诊科护士工作需求调查及满意度状况分析.护理研究,2002,16(3):147.

  8 章志霞.急诊护理投诉24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94.

  9 曹岚,唐春炫,蒋冬梅.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3B):33-34.

  

作者: 黄 燕作者单位:200137 上海,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