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8期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和总结14例高龄患者外科手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对高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精神障碍消失并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术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 回顾和总结14例高龄患者外科手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高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精神障碍消失并痊愈出院。结论 及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术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而且对预防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术后精神障碍;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心理护理

 术后精神障碍(postoperative psychonosema,POP)是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患者术后出现大脑功能活动紊乱,表现为认知、情感、行为和意识等不同程度的障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高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几率上升,术后有部会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异常行为常被人误解,在社会和家庭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加之疾病折磨,患者精神痛苦,心理矛盾比较激烈,延迟了患者身体的康复。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针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心理护理,预防及减少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并使患者痊愈出院。现将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6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岁以上患者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共有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62~91岁,平均78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术前有长期饮酒史的有7例,所有病例均无精神病家族史,6例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

  1.2 临床表现

  14例患者的精神障碍症状均在手术麻醉清醒后出现,其中2例患者于手术当日出现症状,表现为谵妄、认知障碍、幻觉等,其余患者于术后2~6天出现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言语错乱、动作激烈、睡眠紊乱、自行拔管或情绪低落、表情淡漠、拒绝进食、拒绝配合治疗等异常活动。

  1.3 结果

  本组13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及时心理护理和常规术后护理后,于1~14天后症状消失,痊愈出院,未留下后遗症。1例患者转入精神专科医院经行治疗护理17天后,痊愈出院,未留下后遗症。

  2 心理护理

  2.1 心理护理概念

  心理护理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1]。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

  2.2 术前心理护理

  2.2.1 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士要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和病人建立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适时应用沟通技巧,做到热情接待、耐心倾听、适度同情、及时给予安慰、帮助。因为年龄大,接受能力会相对差一点,研究发现,60岁以上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年轻人的4倍以上[2],因此要给予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列举成功的病例,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使病人以良好地状态和最佳的心理配合治疗。并告知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为正常现象,自身症状有心理准备,减少恐惧感与顾虑。自我疏泄、排解、调整精神和心态,避免患者发生人际关系冲突。

  2.2.2 履行告知义务

  由于患者病程较长患者及家属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及时与家属沟通,向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及疾病愈合的规律,使其解除焦虑,取得良好的配合,使家属对其症状有一定的认识,以便发现并给予理解、体贴、照顾、容忍和护理。来自家属的支持可使病人减轻危机感,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尽快恢复。

  2.3 术中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及护工接患者过程中,应主动、体贴、关心患者,麻醉前要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术中可能会出现的操作声响,体位变化,不适感觉,鼓励患者放松心态,正确面对手术风险,予以类似患者康复,正常生活的事例奖励,增强患者对未来高质量生活的渴望和手术成功的信心。术中避免大声讨论病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猜测,当患者感觉不适时,及时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如手术即将结束,可适当告之患者手术马上结束,手术一切顺利,不用担心,亲人们就在门外等候。

  2.4 术后心理护理

  2.4.1 病情观察

  麻醉将醒时,大脑尚未清醒,此时极易产生幻觉或错觉。医护人员和家属随时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要求,了解患者内心的各种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出现幻听、幻视、谵妄、多语等现象[3]。

  2.4.2 患者的心理护理

  待麻醉清醒后,床位护士及时与患者交流,观察患者各种手势的表达和要求。告诉患者手术很顺利,允许直系家属留在身边,通过亲切的话语、肢体的接触等安抚患者。介绍各管道留置的目的及重要性,告诉患者疼痛的规律性、下床活动的时间等,加强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经常表扬患者较其他患者康复速度更快。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及时汇报医师,并向家属交待,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心理反应,从而避免家属的焦虑使患者病情加剧,同时医护人员要避免在床旁讨论病情,护士语气要委婉,耐心地顺着患者的意愿交谈,必要时采用善意的欺骗、拖延或讲条件的手段,让患者安静休息。必要时专人护理,减少患者独处的时间,防止意外发生,必要时使用约束具,对患者四肢约束时要向家属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要保持约束关节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避免按压肢体,防止外加伤,加强基础护理。教会家属与患者的交流技巧,切忌威胁、谩骂患者,使其情绪激化。

  3 讨论

  术后精神障碍是一种可逆的和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4],高龄患者术后导致精神障碍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常认为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心理因素、高龄、性别、手术创伤、药物、麻醉、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睡眠紊乱及其他因素如;长期饮酒史、身体状况差等,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高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数逐年上升,发生术后精神障碍几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以预防为主,早期发现,作为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师,请神经精神科医师会诊,明确诊断后在保障常规骨科患者术后护理同时,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全面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喜艳,王丽波.精神科患者心理护理的实施.中国实用医药,2010,15(32):179-180.

  2 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6-118.

  3 唐四桂,黄云英.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观察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57-1958.

  4 陈胜琼.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观察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46-47.

  

作者: 陈 妍作者单位:150080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