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13期

临床中慢性肺心病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慢性肺心病。护理慢性肺心病(简称肺心病)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为了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精心的观察护理有重要意义。现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诱因、预防及护理探讨如下。2009年10月本科共收治慢性肺心病发作期病人190例,其中多发脏器功能衰竭者98例,占5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护理

  慢性肺心病(简称肺心病)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为了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精心的观察护理有重要意义。现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诱因、预防及护理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9年10月—2009年10月本科共收治慢性肺心病发作期病人190例,其中多发脏器功能衰竭者98例,占51.6%,年龄30~39岁2例(2.04%),50~59岁10例(10.2%),60~69岁51例(52.04%),70岁以上35例(35.7%),98例中死亡25例,占25.5%。死亡者中脑受累最高,其次为肾,脑受累预后极差,病死率与受累脏器数成正比,另外,本组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与发病次数成正比,病程长、年龄高、就诊不及时者病死率增加,9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中均有缺O2和CO2潴留,痰培养均为阳性,细菌大多是绿脓杆菌,提示与肺部感染有密切关系。94例有电解质紊乱,96例有酸碱失稳、失衡。

  2 护理体会

  2.1 预防感染加重再次感染

  2.1.1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肺心病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应注意环境清洁,严格控制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病区管理,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

  2.1.2 加强病区清洁消毒

  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1~2次/d,加强吸氧装置的消毒,使用一次性吸氧管,并每周更换,湿化瓶每周消毒1次,湿化瓶内放冷开水每日更换2次,使用后的湿化瓶消毒晾干备用。

  2.1.3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患者置单人房间,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每周对螺纹管、接头及加湿化器进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螺纹管,本科有3例因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消毒不严,感染引起脓毒血症死亡,对于雾化吸入者应注意无菌配制,定时消毒,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因雾化吸入而引起交叉感染。

  2.1.4 合理安排抗生素的应用

  合并衰竭者多为重度感染。因此,控制感染是防止发生的关键,应尽早进行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肝肾等器官的毒副作用。为提高痰培养阳性率,留痰时应早、准、快。

  2.1.5 加强排痰和湿化

  痰阻塞气道影响通气,且又是引起窒息致合并死亡的直接因素之一,故在护理上要彻底消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在呼吸道充分湿化的基础上,做好顺位引流,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痰,前后2min给予高流量吸氧,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吸痰时注意手法要轻柔准确,尽量减少刺激达到有效吸引,吸氧管不宜过粗,插入不宜过深。吸痰管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一半,防止负压过大致肺泡萎陷,痰液黏稠时须反复湿化,反复吸引,直到痰液变稀薄,如气管滴入化痰药、雾化吸入等。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1 合并衰竭者

  多为病情危重,甚至意识丧失,生命垂危,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制定护理计划,对T、P、R、BP、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进行监护,如血压下降明显考虑伴消化道出血,另外,要特别注意呼吸的频率和节律变化。

  2.2.2 注意神志改变

  肺性脑病、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都会产生神经精神方面的改变,应结合血气分析、水电解质等进行正确判断,如病人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头痛、多语、性格行为异常等,血气分析PaO2<8kPa,PaCO2>6.7kPa 多提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

  2.2.3 注意观察变化及水电平衡

  大便颜色可提示消化道有无出血或出血程度;痰液量、色、性状变化多提示病情的转归,如咯大量黄绿痰表示绿脓杆菌感染,而原大量脓痰突然减少,不易咯出,且出现发热及全身症状加重,提示病情恶化,痰液在小支气管痰栓聚积在支气管内,使通气阻力增加。

  2.3 合理氧疗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给病人及家属讲清吸氧的目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如发现擅自开大流量,只能降低流量,不可骤停,用氧时间据血气分析及患者缺氧改善情况,按医嘱停用。

  2.4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2.4.1 加强呼吸机的管理

  了解呼吸机机制、性能和一般故障的处理,如常用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比值,每分钟通气量等调节是否准确恰当,患者自发呼吸与机械通气是否协调,如有报警,及时找出故障原因,如高压报警提示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或支气管严重痉挛或管道(螺纹管、气管导管)受压扭曲等,低压报警提示管道漏气,气管导管气囊漏气,气管导管脱出,气源不足等,应及时分析,快速排除故障。

  2.4.2 加强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

  机械通气的病人应加强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采用地面洒水,暖水片上放水槽及空气加湿器等方法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达50%,局部湿度达到80%,室温保持22℃~24℃,呼吸机湿化器内加入定量的蒸馏水,定时添加,湿度调整32℃~35℃,另外,还可以在气道内注入湿化液或气道内雾化,但气道内湿化应适度,湿化过度会因分泌物稀薄,量多引起频繁咳嗽,肺部闻及啰音,此时暂停注入液体,立即吸出气道内分泌物,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吸入雾化气体的氧浓度下降,分泌物湿化后膨胀使气道管腔为窄,从而增加气道阻力,这些因素均可使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心跳骤停,因此,在雾化吸入过程中,要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PaO2低的患者,应使雾化与吸氧同步进行。

  2.4.3 密切观察机械通气并发症

  如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等,定时听双侧呼吸音,注意胸廓起伏幅度等。

  2.5 建立科学的饮食方法,加强营养支持

  应根据病人的基础代谢和营养状态给予营养补充,少量多餐,软食为主,对缺氧较严重者可进食或进食后吸氧,食物构成以蛋白质和糖类食品为主,并注意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的补充,但对CO2潴留的病人,糖的摄入应适当限制,否则加重病情,对于肺心病伴浮肿、尿少、肾功能衰竭者应限制钠盐摄入,但大量利尿、多汗者应适当增加食盐的量,以预防低钠综合征,并给予含钾多的食物,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大多存在负氮平衡,可采用下胃管鼻饲由营养师配制的营养液或静脉输入氨基酸、脂肪乳等。

  2.6 心理护理

  肺心病合并衰竭者,多伴有孤独、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均能加重病情,因此,医护人员除积极处理躯体不适外还应加强心理护理,应注意与病人进行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多用鼓励性、解释性、安慰性、指导性语言,在语言不能交流时可采用文字、图片、手势等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充分信心和配合,使之感到安全、舒适,减少不安和紧张情绪,有利于康复。

  2.7 康复训练

  肺心病合并衰竭恢复后可进行康复训练,如腹式深呼吸练习,有效咳嗽练习,呼吸体操,吹气球等促进膈肌活动,改善肺功能,也可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选择散步、太极拳、气功等各项活动以辅助呼吸训练。

  

作者: 侯 荣作者单位:276700 山东临沭,临沭县中医院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