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14期

献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献血不良反应。护理无偿献血发展的动力是让献血者享受快乐的献血过程。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参与其中,我市自2008年医疗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随着人数的逐年增加,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献血反应的发生除引起献血者恐惧,产生负面心理外,还因血液......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护理

  无偿献血发展的动力是让献血者享受快乐的献血过程。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参与其中,我市自2008年医疗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随着人数的逐年增加,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献血反应的发生除引起献血者恐惧,产生负面心理外,还因血液不足量,不得不报废,造成血液浪费,并影响再次献血的积极性,对无偿献血宣传工作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笔者就本站2008—2010年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本站无偿献血29691人次,献血反应292人次,其中轻度223人,中度56人,重度13人。

  1.2 方法

  统计分析献血者的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发生时间等,查找和判断献血反应的原因,以利监控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1.3 献血不良反应的判定标准

  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结束后,因各种原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分为轻度:头晕、面色苍白;中度: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出冷汗、大小便失禁等;重度:有明显的脑部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低血压等。

  2 结果

  见表1~3。表1 2008—2010年献血反应情况 表2 献血反应与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及血量的关系表3 献血反应的发生时间关系

  3 讨论

  调查分析看出,献血反应多发生在年龄18~25周岁,首次献血,献血量不足200ml的人群,因此加强献血初期的监护和低年龄群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精神紧张、熬夜、疲劳、空腹献血、穿刺疼痛是引起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针对献血反应的发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献血前:做好献血前的征询工作,了解基本情况,劝其不要在饥饿、劳累、剧烈运动或熬夜后献血,可在休息、进餐后再献血,对不适宜献血者禁止或暂缓献血。讲解献血知识和献血过程,营造良好愉快的气氛,减轻心理困扰,消除献血者恐惧、疼痛、交叉感染等心理因素,引导献血者正确认识和了解献血无损身体有益健康的观念。采血前给予温开水或温糖水,若献血者紧张,则不要急于采血,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放松的技巧,用亲身或旁边献血者的献血经历来鼓励献血者,尽可能地减轻其内心的恐惧。(2)献血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进针动作轻柔,一针见血,以减少献血者的疼痛和紧张。观察献血者的情况,根据献血者的职业和年龄的特点,与其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注意力,通过训练、榜样、暗示、说服、自我发现的作用,教会他们放松的技巧,配合播放轻音乐,搞笑录像等等形式,缓解其紧张状态,使其愉快献血。同时应密切关注献血者精神状态、面色、全身状况、血流变化等,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终止采血,减轻献血者不适和恐惧。(3)献血后:应仔细交代献血后注意事项,引导献血者在献血场所休息至少20min,确定献血者无任何不适后同意其离开。对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根据反应的轻重和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耐心解释献血反应出现的原因,消除献血者的疑虑,在献血者离开时,要确保已经完全恢复。在电话回访时,了解其健康状况,加强与献血者的交流和沟通,有效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黄筱曼.心理咨询在献血反应中的应用及前景.中国输血杂志,2008,21(7):556-557.

  2 王海红,有效监控献血风险,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中国输血杂志,2009,22(9):754-755.

  

作者: 李玉珍作者单位:536000 广西北海,北海市中心血站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