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1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保健及术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总结了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保健及术后护理,认为腰椎间盘突出重要的是早期及时、正确的保健。对于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除进行骨科术后的一般护理外,重点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基础护理以及防治并发症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的有力保障。【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总结了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保健及术后护理,认为腰椎间盘突出重要的是早期及时、正确的保健。对于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除进行骨科术后的一般护理外,重点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基础护理以及防治并发症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健;术后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其中10%~20%需手术治疗[1]。经过正确的保健无缓解者将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受压,扩大中央椎管和侧管,尽量保留后部结构,维持腰椎的稳定性,避免术后腰椎滑移、腰痛的发生。同时,术后的护理也同样重要。 现收集30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给予术后护理,术后无发生并发症。现将保健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4岁~66岁,平均42岁;病程6个月~10年。其中L4~5突出者15例,L5~S1突出者10例,L3/4突出者2例,L4/5伴L5~S1突出者3例,合并椎管狭窄者3例。所有患者均有腰腿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神经根定位症状明显,均经CT或MRI确诊。

  2 保健

  2.1 腰部减压

  即减轻或缓解椎间盘的压力,主要是减轻上半身的压力。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睡硬板床,仰卧位,可在腰下垫一个软垫以维持腰椎自然的生理曲度,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忌久坐久站,避免负重及持重物,经常小重量腰椎牵引,以减轻椎间盘压力。方法:床尾垫高10~20cm,取头低脚高位,腰椎牵引带反向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1/7,时间为30~60min,每天1~2次。

  2.2 腰部保暖

  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风、寒、湿、冷的刺激,经常做腰部热敷、热浴等温热的物理治疗。如中药熏洗法:根据患者的证型用不同的中药煎煮后熏洗腰部,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补肾壮腰的作用。中药热熨法:用两条毛巾轮流放入刚煎好的中药汤剂中,拧干毛巾,趁热敷在腰背部,用加热的电熨斗(关掉电源)热熨腰部,使药力渗透肌层,起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中药热罨包法:用颗粒食用盐加入中药花椒、当归、杜仲、威灵仙、骨碎补、桑寄生等,放在锅中炒热,装入布袋中,趁热扎紧袋口,热敷腰背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

  2.3 腰部营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慢性病,在治疗前后常因劳累、情绪波动及天气变化而反复发作,加上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时间长,因此更要注意加强腰部的营养,可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如肾阳虚衰型,宜食羊肉、狗肉、鸡煲红枣、淮山、桂圆、牛膝、川芎等温补肾阳,温阳通痹。气滞血瘀型,宜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蒸瘦肉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寒湿痹阻型,宜食羊肉炖生姜、当归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肝肾阴虚型,宜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

  2.4 腰部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通过功能锻炼可增加腰背肌肌力,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特别是对脊柱的内外平衡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2]。着重锻炼腰背肌力以增加腰椎稳定,锻炼脊柱的各方向活动度以增加腰椎的灵活性。

  2.4.1 仰卧抬头看脚

  增加腹肌力量,并牵拉脊神经,防止粘连。每天1~2次,每次8~15下,重复2~3组,每个动作持续3s,每组间隔1min。

  2.4.2 仰卧架桥(五点用力)

  加强腰背臀腿部力量,增加腰椎稳定。每天1~2次,每次8~15下,重复2~3组,每个动作持续3s,每组间隔1min。

  2.4.3 飞燕展翅

  增加腰背臀腿肌力量,改善脊柱血液循环。每天1~2次,每次8~15下,重复2~3组,每个动作持续3s,每组间隔1min。

  2.4.4 风摆荷叶

  加强腰椎的灵活性。每天1~2次,每次8~15下,重复2~3组,每个动作持续3s,每组间隔1min。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因腰腿痛症状反复发作,病程长,患者易出现焦虑、痛苦、烦躁、怨恨及迫切的心理反应,渴望通过手术尽快解决病痛,对手术期望值较高,又表现出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术中损伤神经导致瘫痪或疾病复发。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正确的疏导解释,及时将术后的各项护理要点,特别是康复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向患者详细说明和示范,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

  3.2 体位护理

  术后卧硬板床,平卧6h后开始翻身与按摩, 翻身时使患者胸、腰、臀一起翻转以保持脊柱稳定状态,避免旋转,不宜自行强力扭转翻身,以保持腰部的筋膜、韧带、肌肉的良好愈合,避免损伤软组织。每2h呈轴线式翻身一次,轮换平卧及左右侧卧,并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

  3.3 生命体征监测

  因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易发生血容量不足致低血压,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呼吸状态、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心电监护,每30~60min记录1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3~4L/min。同时记录尿量。

  3.4 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捏引流管,防止折叠及堵塞, 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如引流液量多,颜色鲜红,超过100ml,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呈淡红色,且病人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应考虑硬脊膜破裂,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引流管一般于术24~48h 拔除,拔除引流管后注意伤口渗血情况。

  3.5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术后72h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深浅反射,因术中脊髓的牵拉及血肿的压迫可导致术后神经根水肿,出现肢体酸胀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以减轻神经根水肿,减轻症状。术后恢复期也要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运动,肌力是否改善,神经反射是否对称,有无病理反射,注意有无刺痛、麻木或下肢移动困难等症状。

  3.6 排便、排尿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常因麻醉、卧床或疾病的关系有排尿、排便困难的现象。如患者术后6h仍未排尿,应报医做相应处理,如采用各种诱导排尿法,留置导尿法等,并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排便困难者除合理饮食外可指导患者每天按顺时针按摩下腹部。适当使用轻泻剂、缓泻剂和灌肠以解除便秘,帮助患者训练反射性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严格床上排便、排尿,忌坐起下床。

  3.7 疼痛的护理

  患者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感觉开始恢复,切口疼痛逐渐加剧,表现呻吟、出汗、辗转不安、不敢移动身体、不敢用力咳嗽,此时要针对患者手术的情况做出相应解释、劝慰,并细心检查排除加剧伤口疼痛的其他原因,必要时给予镇痛剂,以解除痛苦,保持睡眠充足,使病人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镇痛药物最好在麻醉作用已过且患者能自解小便的情况下使用,两次镇痛剂使用间隔时间≥6h。

  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4.1 神经根水肿、粘连

  患者术后出现原麻木区不消失,或较前加重,夜间疼痛加重,应考虑到神经根水肿、粘连的可能,遵医嘱应用脱水剂,如七叶皂苷钠、20%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可缓解术中因神经根刺激后的水肿,使神经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4.2 脑脊液漏

  术后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病人有无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并定时测量生命体征。一旦发生脑脊液漏,应抬高床尾10cm, 使患者成头低足高位可防止脑脊液继续流失,维持一定颅内压,缓解头痛。同时,该体位也有利于硬脊膜和伤口的愈合。

  4.3 腰椎间隙感染

  是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原有的神经痛和腰腿痛症状消失,5~14天后发生剧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痉挛,不能翻身,且体温持续在37.5℃~38℃时应引起注意。一旦出现此并发症应先做好心理护理,遵医嘱使用镇痛剂,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4.4 血肿

  术后应仔细观察患者双下肢、马鞍区及会阴部的感觉、肌力和运动,如2~3天内发现下肢或肛门周围感觉丧失,大小便失禁,即应考虑到发生硬膜外血肿,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进行手术探查清除血凝块止血,否则神经功能的恢复将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有谷. 腰椎间盘突出症,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82-302.

  2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

  

作者: 洪绍芹,李峻辉,吴亚玲,王 敏作者单位:650032 云南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