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20期

门诊患者1000例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门诊患者。静脉输液。问题。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门诊患者;静脉输液;问题;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治疗药物成功输入患者体内,旨在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2—5月在本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患者1000例,男450例,女550例;年龄12~85岁,平均48岁。按护理常规要求进行输液,观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探索解决对策。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输液,但部分患者输液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次穿刺不成功,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穿刺疼痛;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造成患者心理负担。

  3 讨论

  针对一次穿刺不成功、拔针后滴血污染皮肤和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等问题,有时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精心操作,还是可以明显减少的。(1)选择血管是关键。止血带的绑扎位置应距穿刺点10cm为宜,并且保持松紧适宜,做到既能保持上肢动脉灌注,又能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对长期输液患者,应该注意保护血管,从远心端静脉开始注射,可辅以轻拍静脉、热敷,以迅速扩张表浅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拔针前将输液调节器移至输液器终端滤器上缘处夹闭,拔针时不易回血,拔针后也不会滴血,可有效防止回血滴出针头,污染患者皮肤,造成患者不适。(2)操作者右手持头皮针在血管上方的皮肤呈70°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后,改变角度约呈20°角沿血管方向行针,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即可。此方法进针角度大、针头斜面与皮肤接触的有效面积减少,疼痛减轻降低。本科在使用此方法后,减轻了患者的疼痛,赢得了患者的好评,所以此种穿刺方法值得临床推广。(3)抽取药液时应将针头全部浸入药液中,缓慢抽取减少气体吸入,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将液体瓶倾斜以使针头没入液体中,缓慢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就不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保证药物的剂量。(4)减少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问题的关键在配制瓶装粉剂时,不要将空针垂直穿入瓶塞,可使空针与瓶塞保持30°斜角,以针头顶部面积最小最锐利的针尖部分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可明显减少针头堵塞率,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5)两步排气法是解决微量空气进入静脉有效的方法。排气时当液体流至输液管下端时关闭开关,消毒皮肤后再缓慢打开开关,均匀排放液体直至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排尽,关闭开关。需要注意的是第2次排气时应用手轻轻弹击输液管终端滤器,使贮存在此处的空气全部排除。总之,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临床输液技术虽然容易掌握,但要真正做好仍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本文只是总结了我们的一点改进方法及体会,更多的经验有待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探讨,使临床输液能更加准确、安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 赵云霞,郑 敏,韩庆美作者单位:444100 湖北当阳,当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