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21期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 明显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 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大多为中等动脉出血,不易自止,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如不积极抢救和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2005—2011年,笔者参与抢救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18~82岁,平均5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56例,肝硬化20例,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20例,胃癌4例,胆道出血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2 临床观察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精心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有无上腹饱胀、烦躁、恶心、出汗、面色苍白、脉速等,如有上述症状、体征出现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血压脉搏的观察: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表示血容量减少至少30%;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后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小于等于38.5℃,若体温大于等于38.5℃,应考虑出血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次出血。

  2.2 呕血、便血的性质和量的观察

  消化道出血大于60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大量出血,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红色大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2.3 出血是否停止的观察

  观察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血压、脉搏,反复测定,均已正常,大便颜色转为正常,可以判断出血停止,如有下列情况提示继续出血或再出血:(1)反复呕血,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2)黑便次数增多,而变为稀薄。由柏油样转变为暗红色,周围环境衰竭持续存在;(3)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压积不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在尿量正常的情况下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升高。

  2.4 尿量的观察

  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量情况,所以应正确观察记录24h出入量。

  2.5 观察神志、四肢情况

  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并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量大,出血一时难以控制而反复呕血、黑便导致紧张不安、恐惧等不良心理而加重病情,护士应守护在床边予以心理安抚,及时消除血迹和呕吐物、排泄物,减少感官刺激,营造良好氛围,在抢救治疗中,操作应熟练、认真,加强巡视,能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以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饮食护理

  活动性出血期间,应绝对禁食,对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出血停止后4~6h可进食流质,渐渐过渡到半流质至普食,进食可减少胃的饥饿性收缩、运动和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改善肠功能,维持营养需要,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应在出血停止后1~2天开始进食,即可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对肝功能异常、血氮增高者,需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诱发和加重腹水与肝性脑病。

  3.3 加强基础护理

  (1)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患者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窒息。(2)口腔护理: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的血腥味,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同时能增加患者舒适感。(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干燥,呕血、便血后及时清理用物。(4)防褥疮护理:长期卧床必然会有突出部位受压,发生褥疮的可能,因此除了加强变换体位以外,按摩和酒精擦浴是积极主动的措施,碘伏配合庆大霉素涂患部。

  

作者: 温玉珍,李 华作者单位:015000 内蒙古临河,临河人民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