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期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全麻术后躁动是小儿麻醉复苏期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各种新型麻醉药的问世后,小儿全麻后躁动的现象日益增多。而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比较高,其导致的不良后果重则危及患儿生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儿全麻后躁动的发病因素和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全麻术后躁动是小儿麻醉复苏期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各种新型麻醉药的问世后,小儿全麻后躁动的现象日益增多。而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比较高,其导致的不良后果重则危及患儿生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儿全麻后躁动的发病因素和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儿安全返回病房。

【关键词】  小儿;全麻;躁动;原因;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也即暂时出现的精神狂乱(emergence delirium/emergence agitation)是指患儿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易激惹、倔强或不合作,典型的会出现哭喊、手脚乱动、呻吟、语无伦次和定向障碍及类似偏执狂的思维。这些孩子在苏醒期这段时间里不听从任何人的命令,不接受任何人的安抚。术后躁动严重的小儿出现手脚乱动,拔除输液管、尿管,甚至是气管插管。术后躁动大部分是在5~15min,手术室护士应配合麻醉医生采取必要措施,以免对孩子生理方面造成伤害。

  1全麻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

  1.1患儿年龄儿童和年轻人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病人, 2~5岁小儿全麻后躁动的发生率最高[1]。Aono 在比较了接受七氟醚麻醉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6~10岁)发生躁动的情况后发现,学龄前儿童全麻后躁动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学龄儿童。邓立琴等分析术后躁动的患者发现,男性发生率为27.81%,明显多于女性14.39%[2]。

  1.2伤口疼痛复苏期间患儿伤口疼痛是躁动的主要原因,耳鼻喉科的患儿伤口大多在口咽和耳朵,所以苏醒期易用手抓口部和耳朵。

  1.3药物影响现在已知和全麻后躁动有关系的麻醉药有:(1)吸入麻醉药,特别是地氟醚和七氟醚;(2)阿托品或东莨菪碱;(3)氯氨酮;(4)达哌啶醇;(5)苯二氮艹卓类;(6)巴比妥类。

  1.4管道刺激复苏期间气管插管内吸痰时,造成对口腔、咽喉的强烈刺激,患儿烦躁表现更为明显。

  1.5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全麻术后,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病人有胸闷、窒息感,从而导致烦躁不安。

  1.6环境陌生患儿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陌生的环境易增加恐惧感。

  2护理措施

  2.1心理干预,增加沟通吴跃仙研究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发现开展术前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实施术前心理指导,使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3]。术前与患儿多沟通,建立信任感,术后用轻柔的语言关爱患儿。若是聋哑症患儿应多用肢体语言与其沟通,如轻抚患儿头部,可以增强安全感,减少恐惧。

  2.2保持呼吸、循环的稳定密切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

  2.3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气管插管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避免分泌物阻塞气道,应协助麻醉医生充分吸痰,以免影响血氧饱和度。复苏期间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妥善固定引流管、尿管、静脉通路保持通畅。拔管时选好时机,防止患儿拔除损伤气管。

  2.4其他患儿拔管未醒时避免强烈刺激,以免躁动加重;及时、有效的术后镇痛。

  2.5安全管理送患儿回病房途中,加强安全措施,防止坠床,注意保暖。

  3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也是许多并发症出现的前期症状,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术前针对性地进行心理上的准备,争取患儿的配合;术后对病人进行严密细致地观察,才能保证患儿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

【参考文献】
   1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530-532.

  2邓立琴,丁风兰,刘红.全麻术后躁动225例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65-167.

  3吴跃仙.术前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恶心、呕吐的影响.护理研究(下旬版),2007,21(7): 1920-1921.

  

作者: 史婉婷,杜白茹作者单位:710032 陕西西安,第四军医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