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5期

浅谈手术室护士安全防护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安全防护手术室是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作为一个专业科室,接触各种危险器械的机会较多,与各种化学、物理、生物因子也要密切接触,工作时间长,精神高度紧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极易造成职业伤害,而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1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

  手术室是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作为一个专业科室,接触各种危险器械的机会较多,与各种化学、物理、生物因子也要密切接触,工作时间长,精神高度紧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极易造成职业伤害,而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1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1.1血源性感染危害因素手术室护士每日接触最多的就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感染一些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概率变得很高,最常见的就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还包括艾滋病、梅毒等。在众多的感染途径中意外针刺伤和刀割伤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1],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2]。医护人员被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的几率为1.8%[1]。医护人员被艾滋病病毒(HIV)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3%。暴露于含HBV的血液或体液,其感染率为6%~30%。由此可见,锐器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性很大,作为管理者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职业危害的教育,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树立普及预防性预防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

  1.2物理性危害因素手术室内存在多种物理性危害因素,常在不经意间持续威胁着护士的健康,包括:噪声、紫外线、放射线和电器伤。

  1.3化学性危害因素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麻醉废气。 护士在化疗操作过程中,注射器溶药、排气、换液、拔针等都可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管理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吞食,长期受到低剂量药物影响,可诱发基因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1.4其他危害因素手术室内除了上述血源性、物理性、化学性危害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时刻影响护理人员包括:消化道疾病、颈椎病、腰背痛和静脉曲张等。

  2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措施

  2.1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措施

  2.1.1患者术前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和化验,已知感染者应做好细菌或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特殊感染时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以便手术室作出合理安排。

  2.1.2护士术前应自我检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相关疫苗的接种,如乙肝疫苗,通常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接种,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且对丙肝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充分的防护,思想高度集中,规范操作,正确传递锐利器械,及时收回并妥善放置,以免伤及自身和他人。术后及时、正确处理缝针、刀片、针头等尖锐物品;各类敷料以及患者的引流物、冲洗液等,减少危险物暴露时间。地面及物品表面的血迹应用含氯溶液湿式清洁。

  2.2物理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2.2.1噪声长期在噪声下工作易引起心率加快,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头痛和听力下降。手术室首先应严格管理参观人员,物品轻拿轻放,其次应选择功能好、噪声小的设备并定期检查、维修,对易产生噪声的物件注意清洁和保养。

  2.2.2紫外线紫外线可损害眼角膜, 致皮肤红斑,使人疲劳等。必须合理安装灯管或正确放置移动式照射灯。照射时关闭门窗或设置屏障以加强隔绝。测试紫外线功率时,戴好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减少对皮肤角膜的照射刺激。

  2.2.3放射线有X线照射手术时,应穿戴防护用品或暂时回避,以减少X线接触。有条件可在墙壁或门内置铅板以加强隔绝。同时加强饮食调节适当添加优质蛋白质并注意休息以保证体力。对特殊危险部位要有显著标志。

  2.3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2.3.1化学消毒剂工作人员在使用、测试消毒剂时应规范操作,戴好口罩、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消毒物品应密闭存放加强通风设施,定期监测空气质量。一旦沾染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2.3.2麻醉废气根据手术种类与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合理安排手术间。要求麻醉科选择精密的循环密闭式麻醉机将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使室内污染减少。

  2.4其他危害因素的防护手术室工作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的结合, 工作负荷量大,时间持续长,因此手术室护士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饮食及睡眠。对于长时间站立手术时,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的前提下,可进行自我调节,减少下肢淤血。器械护士传递器械时,身体与颈部尽量同时转动,合理用力,防止颈椎损伤。手术结束或下班后可进行颈、肩、背部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和渗出,平日加强锻炼,增加肌肉和韧带的韧性。掌握正确的搬抬病人的方法,协调用力,防止腰扭伤,必要时可预防性佩戴腰围。

  3结论

  手术室作为一个专业科室,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医护人员的健康,职业安全也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病人需要一个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同时,医护人员也希望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措施,预防感染及针对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的防护,同时加强心理调节,提高适应能力,可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手术室护士和患者的安全,真正达到职业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2许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5-536.

  

作者: 姚蔚兰,朱慧,刘俊,忻泓,胥永洁作者单位:200090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