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6期

院内感染及其预防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20例院内感染患者中有48例是由抗生素药物滥用引起的感染,14例患者是由环境污染所致的院内感染,6例是在诊疗过程中引起的感染,其余的52例患者是接触性的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分析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10月—2011年 10月收治的120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20例院内感染患者中有48例是由抗生素药物滥用引起的感染,14例患者是由环境污染所致的院内感染,6例是在诊疗过程中引起的感染,其余的52例患者是接触性的院内感染。结论院内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也非常复杂。一般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抗生素药物滥用、环境污染、诊疗过程中引起的感染以及接触性的院内感染,其中在临床上抗生素滥用以及接触性感染占有较大的比例。本文主要介绍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以及该如何预防院内感染,以引起医护人群的重视,保护人民健康。

【关键词】  院内感染;感染原因;感染预防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院内感染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项目。众所周知,院内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的医院人群健康问题,它的发生不仅会给病人的身心带来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危及病人的治愈几率,降低医疗质量[1]。下面就对本院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院内感染的相应措施。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搜集的120例院内感染患者的基本资料,男76例,占63.33%,女44例,占36.37%;年龄最小2岁,最大83岁,平均为46.6岁;居住地:居住在城镇的患者有79例,占有65.83%,居住在乡村的患者有41例,占有34.17%;文化程度:小学及学前教育的患者有28例,占有23.33%;初中及高中学历的患者有53例,占有44.17%;大学及以上学历有39例,占有32.50%。

  1.2方法本院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患者进行了病原体检查培养以及药敏实验,同时结合我国卫生部2001年印发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这些患者表现出的症状进行分析。

  1.3措施

  1.3.1加强护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可以将护理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交由2到3名有经验的护士来负责,在进行消毒检查的时候要按照医院的消毒隔离常规标准来实施,以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要负责各个护理单位的消毒技术指导以及消毒监督工作,并且能够深入到一线检查制度的制订以及感染防控的贯彻执行当中。

  1.3.2改进护理用具以减少感染途径医院护理工作中应对所有的输液器、注射器以及引流袋等都换用一次性的,而且这些一次性的卫生医疗用品在使用过后能够被及时地回收,最终交由单位给予统一无害化处理。

  1.3.3加强病房的管理以控制传染源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探视制度来执行工作,以便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与外界人员的接触,而且要重视床边单位的管理以及消毒工作,比如在对病人的床铺进行清扫的时候要能够保证每个床铺均有各自的扫巾,而且要采用小毛巾湿法来进行扫床。另外,对住院病人进行安置的时候要严格区分疾病种类并且要按照类别对其进行安置,以减少院内的交叉感染[2]。

  1.3.4加强院内感染预防知识的培训对医院护理人员要给予定期的院内感染预防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充分地掌握相关的消毒知识,从而加强护理人员的院内消毒隔离意识,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护工作。而且随着我国医药卫生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消毒、灭菌方法也不断地完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更多地了解现代医药科技,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提高自身护理素质[3]。

  1.3.5针对全院制订护理管理的消毒隔离制度要按照各个病房接受病人的性质来对其中的各种物品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而且对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产房以及肠道门诊等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标准来实施消毒处理,以利于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预防交叉感染。[4]综上可知,院内感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这就使得院内感染工作实施起来更加复杂、更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因此,医院应该加强院内感染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预防意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以有效地减少致病菌的传播,为人民的健康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2结果

  经本院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院内感染患者实施病原体检查以及药敏实验,结果发现120例院内感染患者中有48例患者是由抗生素药物滥用引起的感染,占有40.00%;而14例患者是由环境污染所致的院内感染,占有11.67%;6例患者是在诊疗过程中引起的感染,占有5.00%;其余52例患者是接触性的院内感染,占有43.33%。

  3讨论

  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抗生素的滥用、环境污染所致的感染、诊疗过程中引起的感染以及接触性的院内感染。而院内感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对其身边的人员带来严重的威胁[5]。因此,控制院内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而这是与护理管理以及护理措施是紧密联系的。所以要做好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文细毛,任南,徐秀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41-244.

  2吴昊,陈新目,赵春惠,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分型分歧初步探讨.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176-179.

  3刘自贵,裘雁秋,谭明珍,等.院内念珠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304-305.

  4王俊梅.加强病区换药室的管理预防医院内感染.内蒙古中医药,2011,3(3):123.

  5邵惠梅,刘昌霞,苌淑琴.如何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方法与策略.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10):409.

  

作者: 周欢作者单位:400016 重庆,重庆红岭手足外科医院手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