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9期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介入治疗。护理Budd-Chiari综合征(布-加综合征,BCS)已经成为危害性极大的全球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肝静脉/肝后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断性狭窄或闭塞,导致肝静脉回流障碍,继而形成门脉高压症状群。且有一部分合并肝硬化或被误诊肝硬化,最后出现肝功能衰竭、静脉破裂出血等原因死亡。介入治疗已成为布加综合征的主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护理

  Budd-Chiari综合征(布-加综合征,BCS)已经成为危害性极大的全球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肝静脉/肝后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断性狭窄或闭塞,导致肝静脉回流障碍,继而形成门脉高压症状群。其病因与长期口服避孕药、妊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发育有关(如血管蹼、膜状闭锁、狭窄两端对位不良等)。自然预后均较差,病情呈逐年加重。且有一部分合并肝硬化或被误诊肝硬化,最后出现肝功能衰竭、静脉破裂出血等原因死亡。介入治疗已成为布加综合征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其成功率达92%以上,而外科手术死亡率为0.5%,其安全性、微创性、可重复性及治疗效果已被广泛接受。本科从2007—2008年底对2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由于围术期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积极配合抢救,大大减轻了病员的痛苦,提高了病员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有25例患者均由B超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初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最后经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证实;年龄在23~65岁,病程为半年~20年不等。25例患者中下腔静脉陈旧血栓1例,下腔静脉膜性闭塞5例,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12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5例,下腔静脉狭窄合并肝静脉狭窄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乏力、肝脾肿大、静脉曲张(胸壁、腹壁、小腿),黑便等。

  1.2方法在DSA监视下,局麻下经股静脉穿刺送入导管后行球囊扩张。不同类型的布-加综合征其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肝静脉狭窄闭塞型,先行肝静脉或经皮肝静脉开通术后再行血管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肝静脉及肝后下腔静脉膜性病变者先行肝静脉开通术,如有血栓须先用溶栓导管加溶栓药物局部溶栓治疗后再行血管成型术及支架植入术。

  1.3结果25例患者,术后22例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或消失,3例症状改善不明显者,经进一步检查合并严重肝硬化,虽然下腔静脉通畅良好,但门脉高压仍未缓解。出院后随访2年,重复下腔静脉造影或超声复查,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术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向患者家属解释清楚,使患者对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有较全面的认识及理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1.2术前准备术前1日准备颈部、上肢、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做碘过敏试验及青霉素皮试,手术日晨禁食、禁饮,术前半小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留置尿管。

  2.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其生命体征,持续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面色、呼吸。妥善固定穿刺针的位置,避免患者咳嗽;行颈内静脉穿刺时,协助病人头偏向穿刺侧对侧,肩下垫软枕,配合医生穿刺,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静脉膜性狭窄者,在破膜时,注意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警惕急性左心衰的发生。肝静脉及肝后下腔静脉膜性病变者合并有血栓者,行局部溶栓时,密切观察有无胸闷、胸痛、气促、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行颈内静脉和下腔静脉会师造影穿刺时,注意观察有无心包填塞的症状;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时,须选择合适型号的球囊及支架,扩张时避免压力过大,支架释放时注意观察有无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

  2.3术后护理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 24h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保持穿刺点(股静脉、颈静脉)敷料干燥,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有无血肿形成。本组病例中共有4例出现了穿刺点出血及血肿,均发生在术后使用肝素钠期间、病员返回病房途中、私自下床解便时、躁动,立即解开弹力绷带及压迫止血器,迅速用手指加压止血30min左右同时抬高床头,至穿刺点不渗血为止。股静脉穿刺点用压迫止血器压迫6h即可翻身。肝脏穿刺点需用腹带加压包扎,避免病人用力咳嗽,观察患者腹痛的情况。对于术中出血较多的患者,注意观察病员有无口渴等表现,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绝对平卧休息24h,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6~8h,同时限制颈部的活动24h,凝血机制差的需延长压迫时间,观察穿刺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皮肤的颜色及温度,有无肢体疼痛、肿胀,足趾有无感觉麻木、苍白、发冷;同时观察压迫止血器有无移位; 术后可进食流食,鼓励病人适量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准确记录尿量(特别是术后第1个24h)。24h后取下颈部包扎的弹力绷带,并换药,同时观察穿刺点愈合情况,鼓励患者下床适当活动,根据自身的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让患者进行步行上楼梯运动),观察心脏的功能。

  3并发症的观察

  3.1急性左心衰由于术前血液淤滞在身体的下半部分,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当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阻塞解除后,回心血量突然增加,加重了心脏的负担,易发生心力衰竭。输液速度过快、术后并发感染也可导致心力衰竭,且心力衰竭通常为左心衰,发生于术后24~48h。本组有11例在术后1~3天内发生急性左心衰,经积极抢救后全部转危为安。首先协助病员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酒精湿化吸氧,嘱病员保持情绪稳定;控制输液的总量及输液速度,24h输液量控制在2000ml以内,液体保持匀速滴入,30滴/min;密切观察心率,如大于130次/min,伴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等症状,应考虑急性心力衰竭,配合医生及时抢救,静推强心利尿剂等。

  3.2血管再狭窄血管再狭窄是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较为普遍的并发症。本组病例有2例发生血管再狭窄。表现为再次出现尿少、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经再次介入治疗后未再狭窄。术后必须抗凝治疗,一定要告知病员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定期随访,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根据医嘱增减剂量或停药,避免支架植入后发生血栓引起再狭窄。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牙龈、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淤斑、淤点。女性病员在月经期间要密切观察月经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小结

  介入治疗是直接解除血管梗阻,恢复血流通畅,是最符合生理的治疗方式。成功的护理可以为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特别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及时判断处理手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更有效的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康复。加强介入治疗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介入治疗已成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正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罗楠楠,胡春芳作者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