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4期

浅谈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及职业防护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的认知程度及职业防护现状调查研究分析,有针对性的分析产生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增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对本区6所基层医院210名护士进行自己设计的问卷调查分析。对医院管理者,医疗人员进行查访。结果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差,护士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的认知程度及职业防护现状调查研究分析,有针对性的分析产生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增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安全。 方法 对本区6所基层医院210名护士进行自己设计的问卷调查分析;对医院管理者,医疗人员进行查访。结果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差,护士对护理安全认识较浅,职业防护意识差,对常见职业损害缺乏基本防护。结论 必须通过有效方法提高基层医院护理安全教育,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护患伤害是当前必须认识及改进的。

【关键词】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职业防护

  随着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的不断增强和法律意识的迅速提高,提高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可酿成严重后果,而带来终生的遗憾[1]。为此全国各地许多医院都在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上加大培训及教育,使他们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运用各种技术及教育管理手段,从根本上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把危险降至最低,确保了病人安全,同时也保护了自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护患环境。但对于交通不便利,社区人口较少,医疗护理技术相对落后的一些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及职业防护却存在极大的隐患。为了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加强病人及护士安全,现通过对基层医现状调查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资料来自本区6所基层医院,其中区级中心医院1所,中医院1所,镇中心医院3所,厂医院1所。

  1.2 方法

  通过对基层医院实际考察,对医院管理者、医技人员、病人交流,通过问卷方式对基层210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当前护理安全及护理职业防护安全现状及处理措施。

  2 结果

  经分类统计结果如下:210例护理人员中还不知什么是护理安全及职业防护45例(21.4%),被针刺伤者179例(85.23%),感染结核4例(1.9%),发生乙型肝炎感染9例(4.2%);直接接触放射线25例(11.9%)。见表1。

  结果提示:基层医院护士对护理安全认识浅,职业防护意识差,对化疗药物损伤、锐器伤、放射损伤认知低;对防止针刺伤方法,针刺伤后紧急处理和被HIV及HBsAg(+)血污染针头刺伤后紧急处理方法欠缺;对应用防护措施正确配制化疗药物意识差,锐器伤主要是针刺伤占比例;能合理始终运用节力原则的较少。表1 基层医院护士护理安全及职业防护统计表

  3 分析讨论

  3.1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及护理职业防护现状

  3.1.1 医院管理方面

  调查中发现基层医院中没有切实建立专门的护理安全及职业防护制度,有的甚至没有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有的就是有,但也只是流于形式而根本没实施,或实行很差。

  3.1.2 人员方面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配备少,基础学历差,工作没有积极性,散漫,缺乏激情,有脱岗串岗现象,护士可以很随意自主调班,迟到、旷班常见。护理记录、抢救记录不及时,不准确,缺乏护理安全知识,不清楚怎样正确进行职业防护行为。

  3.1.3 环境方面

  基层医院缺乏先进仪器设备,很多医疗护理设备简陋陈旧、落后,甚至基本抢救设备都不完善。病房设施简单,洗漱不便,清洁卫生较差,脏、乱现象很普遍。蚊虫、蟑螂、老鼠多,被服类也较陈旧。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装的现象普遍,一次性用品处理流程不合规范,为了节约成本专用锐器盒使用情况差。科室设置较少,病人混装现象严重。

  3.2 影响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及职业防护因素

  3.2.1 医院护理管理因素

  3.2.1.1 基层医院相关的护理制度非常不健全

  岗位制,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护理人员非常重要的一些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机制。临床护理人员很多不知基本的护理工作制度。

  3.2.1.2 护理安全培训教育严重缺乏

  医院对护理人员业务培训不重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也相当薄弱,不知法,不懂法,不知护士的一些基本权利和义务;对护理安全意识及护理职业防护不了解或根本不重视。锐器伤已习以为常,有的护士被针严重刺伤也不懂怎样处理,被感染了乙肝,传染了结核,只认为自己运气差。

  3.2.1.3 护理人员严重缺乏,资源配备及使用很不合理

  基层医院的护士人力资源不足,护士长排班也不合理,临床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劳动量大,有的既是护士,又是充当挂号的,又充当拿药的。

  3.2.2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护理安全。基层医院中的护士大都因起点较低,中专生占80%。部分年龄较大的护士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大专以上更少,或者只是非正规的专业培训,占30%。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很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及学习,她们缺少正确识别安全隐患的方法。

  3.2.2.1 法制观念淡漠

  护士接受护理法律的学习较少,不清楚自己和病人权益。基层医院农村病人多,属于文化知识较缺乏的群体,他们也没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因此基层医院护士对待病人态度较冷漠;也不注重保护病人隐私,病人隐私在基层很容易被扩散。

  3.2.2.2 专业素质缺乏

  基层医院护士因为基础学历差,专业培训少,医院也较少开展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工作经验不足,影响护士及时、正确观察病情,病人容易失去有效的护理,成为护理安全的隐患。护理表格的书写不规范,对表格标准没进行统一规范,各个科室记录有差异,书写不及时,不准确,较简单,字迹较乱,有的和医疗记录有差异;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静脉输液时不能一针见血,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给患者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

  3.2.3 病人因素

  患者因缺乏预防保健及疾病基本知识,如果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方面存在不满意,会把这种不满转接到护士,出现不配合护理的现象,导致有的护理措施没法正确实施;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危险行为,如自行改变输液滴速;擅自加大氧流量;举着输液瓶到处走;擅自打开暖箱四周的门;擅自乱吃药等不遵医行为。加之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2],这些都给基层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3.2.4 护理环境因素

  3.2.4.1 物理性危害因素

  基层医院基础设施、设备缺乏。危害主要来自机械,噪声,放射性方面。基层护士后勤没保障,护工无或较少,超大强度劳动,负重较多。日常工作有很多需要持续弯腰,抬举等,如果不能正确用力会加重她们颈、腰部受伤,临床很多护士都有腰肌劳损疾病;基层医院大多设立在集市中心较多,来自医院外的噪音很大,医院也正在不断进行改造,来自医院内部的建筑噪音及病人的呻吟声也成为护患受害的原因;基层医院许多护士为了照顾病人放射检查,没有采取防护措施,长期受辐射影响,给护理人员带来损伤。

  3.2.4.2 锐器伤方面

  调查中发现只要在临床工作的护士90%都有被刺伤过。原因跟她们没执行正确操作,违反操作常规有很大关系。如掰安瓿不用纱布垫,拿镊子直接敲安瓿颈而划伤手;治疗台面乱,裸露的针头,玻璃碎片乱放,进行整理时被刺伤;拔针头,或穿刺时病人不配合被刺伤,甚至刺伤到病人;输液器、注射器毁形时被刺伤。针刺伤严重伤害了临床护士的身心。

  3.2.4.3 化学性危害因素

  工作中接触化学物品机会很多,如清洁剂、消毒剂、化学药物。基层医院应用无菌干筒的很少,使用浸泡消毒的很多。直接用手接触消毒剂浸泡的体温计,雾化口含嘴,橡胶管等,导致皮肤受伤,引起溃烂,过敏的护士很多。而对化学药物损害知识严重缺乏。基层医院收治了肿瘤病人接受化疗时,大多护士在用药时感觉和普通药物没有区别,有的护士配药甚至口罩都未戴。而配制抗肿瘤药物时如没有防护设备或防护不当,含细胞毒性的气溶胶可经皮肤接触、吸入或吞入而对护士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长期接触可引发肿瘤、脏器损伤、骨髓抑制并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出现白细胞下降、头晕、月经不调、脱发等[3]。

  3.2.4.4 生物性危害因素

  基层护士受生物性危害主要表现为细菌病毒的侵害。基层医院因为基础设施差,病房构建不符合感染控制的标准,没有专门的感染病房。有的感染科离普通病房很近,没有相应的隔离设施,护士接触细菌病毒的机会很多。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又在逐年增多,增加了护士被感染的机会。

  3.2.4.5 心理社会性危害因素

  基层护士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服务的人群复杂,工作气氛紧张,事务琐碎但又繁忙,大部分护士基础学历差,晋升职称困难,有的领导不重视,医生看不起,病人不理解,有的护士对自己也没信心,这样势必造成护士社会心理压力极大,对她们心理造成极大危害,护士普遍都有职业倦怠感。

  3.3 加强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及职业防护意义

  3.3.1 提高医院效益,促进医院发展

  基层医院要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离不开医疗,也离不开护理。安全和医院发展关系密切,护理差错事故会破坏病人安全,也会影响护士本人及医院的效应,这是不容置疑的。只有保证了医院护理安全才会给医院带来效益。

  3.3.2 保障病人安全,促进护患和谐关系

  安全包含病人及护士的安全,切实保证护理安全,才会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而有效地实行职业防护,可加强护士的安全,护理人员只有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也才有和病人搞好关系的可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也为保障护理安全提供基础。

  3.3.3 维护护理人员自身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

  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可以降低护士的职业风险,从而保障护士自身健康及安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减少我们工作的压力,增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护理职业生命力。没有健全的身心也很难在护理长路中顺利走到终点。

  3.4 对策

  3.4.1 严格控制护理安全

  3.4.1.1 健全制度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医院应制订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常规,让临床护士长及护理人员有章可寻,保证各项措施切实落实。

  3.4.1.2 加强管理

  管理和安全密不可分。严格加强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等关键制度的学习。对经常容易引起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发现苗头赶紧纠正。加强对年轻护士及技术差的护士进行管理。对科室的热点病人加强管理;加强对高风险科室如急诊科、产房等的管理。

  3.4.1.3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鼓励护士参加各 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拓宽知识面,及时获得护理界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4]。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学习,加强对新护士培训力度,进行标准护理表格书写规范化训练,规范护士的技能操作,防止“游击作风”蔓延,提高业务水平,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增强护士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3.4.2 加强常见职业损伤的防护

  3.4.2.1 锐器伤的职业防护

  锐器伤既然是基层护士受职业损害最严重也最突出的伤害,必须严格按护理操作常规进行工作。给临床护士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特别是高风险的科室,如果有可能最好注射相关的疫苗。

  3.4.2.2 化疗药物损伤的职业防护

  护理人员在接触任何化学物品前应有防护意识。基层医院很少有化学药物配制中心,一定提高警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处置。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注意健康体检,如近期准备要小孩或已怀孕的护士要调离岗位,以免造成危害。

  3.4.2.3 负重运动伤的职业防护

  护士要配备充足,避免长期超时工作。医院应改善护理工作环境,配备一些护理机械设备。护士还要掌握人体力学原理,避免让自己长时保持某种姿势。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4.2.4 社会心理性损伤的职业防护

  减轻护士工作强度,从而减轻心理压力。采用科学排班制度,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娱乐。加强社会支持系统,让更多的人关心,帮助,支持护理工作。

  4 小结

  现阶段由于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和农村新合作医疗的开展,到基层医院治病的病人逐渐增多,这就要求基层医院要提高业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5]。广大的基层护士群体掌握正确的护理安全防范知识及护理职业防护工作显得就尤为重要。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全国人民都应关心、支持、帮助她们。只有提高安全意识,防范未来才能更好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 张红.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中国医药指南,2009 ,7(18).

  2 马小红,张丽红.基层医院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 5( 8):1252.

  3 周更苏,刘莉华.护理学基础.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9:103-116.

  4 齐健峰,苏 兢.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8,12:27.

  5 冯建霞.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调查分析.心理医生,2010,(7).

  

作者: 张永莉作者单位:401320 重庆,重庆市护士学校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