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5期

25例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阶段性心理护理的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将本科收治的2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阶段性的心理评估与护理干预,发现心理问题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减少移植过程中不良反应,达到预期的移植效果。【关键词】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阶段性。心理护理。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将本科收治的2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阶段性的心理评估与护理干预,发现心理问题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减少移植过程中不良反应,达到预期的移植效果。

【关键词】  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阶段性;心理护理;体会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功能障碍的恶性疾病,其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1]。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并且移植过程长患者独自住在层流病房承受疾病折磨,往往使患者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大多移植患者有顾虑、孤独,产生恐惧感,移植不能坚持或移植效果不佳,这时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更加重要。现结合临床实践对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预防,正确估计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护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通过敏锐的聆听、了解、观察和与患者交谈,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患者在不同病情阶段存在的不同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系统地处理患者的情绪及心理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于2012年1月1日-5月1日收治25例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0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0~55岁。

  1.2 方法

  采用一对一的询问方式,治疗操作过程中及平时的交谈中,对每一位患者在入住层流病房前即进行资料收集,重点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反应,并将其评估内容记录、分析、针对问题实施护理干预。

  2 基本做法

  2.1 入层流病房前陌生与恐惧的心理护理

  2.1.1 白血病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病人情绪很不稳定,虽然逐渐在心理上接受了现实,但患者对陌生的环境、人以及对病情的认识不足,均可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2] 。

  2.1.2 所以在患者入住层流之前向病人及其家属仔细介绍环境、探视制度,针对患者的特殊心理需求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交流,帮助不同情况的病人适应环境,提供医疗有关信息同时密切与患者接触,加强互相了解。鼓励与已入住层流病房的病人进行各方面交流及思想沟通,缓解患者心理及思想压力,有利于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消除陌生与恐惧的心理。

  2.1.3 善于识别患者的应对方式,培养患者积极的情绪体验,护理人员应耐心观察,善于识别患者对出现问题时的心理反应及采取的应对方式,医护人员应善于把握患者的情绪感受,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内心的恐惧,给患者提供宣泄的机会,通过宣泄的机会使患者摆脱恶劣的心境,树立信心。

  2.2 治疗期间出现的抑郁心理及护理干预

  2.2.1 造血干细胞预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副作用,使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加之缺乏亲情关爱,易产生抑郁情绪。轻度的抑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愉快、气馁、对周围环境没兴趣,严重的抑郁表现为闷闷不乐的紧张、忧虑、沮丧、失望、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有的会产生自卑、自罪、自负的现象[3]。

  2.2.2 这时医护人员要及早发现患者抑郁情绪的出现,及早给予干预。帮助患者承受各种治疗所产生的各方面打击,给予及时的思想动态观察和护理是相当重要的。这时应鼓励患者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积极给予疾病相关知识、所用药物出现副作用的讲解,提供积极的、有效的治疗信息。并举一些康复病例的病例,疏导病人、鼓励病人、多关心体贴病人,使病人感到生的希望。让患者知道消极的情绪会影响整个治疗过程,也会导致病情加重及机体免疫力下降。并及时进行宣传,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热爱生活、钟爱生命,提高患者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及康复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

  2.3 治疗后期的焦虑心理及护理干预

  2.3.1 由于病程长,移植费用高,环境不适应,长期独处患者会产生各种的担忧,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对现实问题过度考虑而形成焦虑。对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经济收入、家庭等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过度考虑而形成焦虑[4]。 严重的焦虑情绪会影响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必须给予恰当的解决。

  2.3.2 护士此时应热情、主动地关爱患者,了解焦虑原因,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将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循序渐进诱导,开展适当形式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视。根据病情制定活动计划,使之注意力情感转移,便于患者解除焦虑的情绪。

  2.3.3 耐心疏导,消除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5] ,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负性心理。尤以在家中担当经济支柱的病人,担心自己患病给家庭带来的灾难,对此类病人应有更多关心。在交流中多了解其家庭情况,及时疏导,多做解释,适时地给予安慰,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4 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帮助患者建立持续的情感支持[6]。

  2.4.1 患者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亲属,家属在患者患病期间,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家属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反应,甚至会引起身体反应[7]。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和照顾,使心理上得到安慰,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4.2 除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外,医护人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8]。因此积极了解家属的想法,寻找患者家属及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配合,安排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定期看望患者,共同给患者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彻底改变患者感知上的错觉,消除负性情绪。并指导患者认识情绪障碍的过程,积极抵制不良信念。

  3 结果

  25例患者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通过仔细地心理评估及正确地护理干预,均能正确地面对疾病和治疗所带来的痛苦,顺利地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减少移植不良反应带来的痛苦,达到预期效果。

  4 体会

  产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患者本身的心理耐受能力;疾病的因素,病情重,情绪起伏不定;治疗因素,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担心疾病的预后;其他如经济条件、家属的态度等。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更多地应用积极的行为和认知应对方式,减轻负性情绪反应,主动配合治疗以及改善生活规律,提高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9]。因此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加重心理护理。在护理进程中,除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外,还要积极分析和发掘患者的正性心理反应[10]:如强烈的生存欲望,对社会亲人的眷恋,对社会的奉献等,这些正性心理反应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持续和加强这种心理反应,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帮助患者渡过治疗难关,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699.

  2 蔡雁,施晓群,金艳.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05-108.

  3 张瑞红,王美恒,李华丽.心理干预对截肢患者康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1,8(17):1598-1600.

  4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04-714.

  5 李琦.使用呼吸机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61-462.

  6 杨莉,郑谊晶.白血病患者临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4-65.

  7 谭金齐.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者消极心理影响的观察分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17):1601-1602.

  8 吴玉霞.临产前及产时的心理护理.宜春医学专报,2001,2(13):230-231.

  9 周英,尤黎明.急性白血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61-462.

  10 王晓芳.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医药产业资讯,2005,17(10):84.

  

作者: 姜 燕作者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