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8期

护生在急诊实习中发生针刺伤害的原因及防护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急诊护生实习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害的潜在危险性较大,严重威胁着护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对急诊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关键词】针刺伤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急诊护生实习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害的潜在危险性较大,严重威胁着护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对急诊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针刺伤害;急诊护生;防护

  随着医学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已成为近年来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特别是急诊科,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习和操练护理技能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护生在急诊实习时和急诊护士一起暴露在这一职业危险因素之中,有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也不例外,潜在危险性给护生在身体上及心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地影响了护生的身心健康。现将急诊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害的原因及防护报告如下。

  1护生针刺伤害的原因

  1.1工作环境因素 医院的特殊工作环境,急诊是在临床第一线,集抢救、留观、清创、补液、注射于一体的综合科室,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处置和抢救。护生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无形中产生工作压力大,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职业防护意识,她们中有的没有经过正规、系统地教育和岗前培训,造成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在工作中更易发生针刺伤害。

  1.2护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目前临床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对普遍性预防原则的了解不够。国内学校教育中缺乏职业防护课程,防护教育未受到重视。陶新学等[2]调查显示,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的培训,而有97.5%的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随着护生对临床工作的不断熟悉,临床操作机会明显增加,但由于工作经验和防护意识的不足,是实习过程中最易发生针刺伤害的阶段。

  1.3带教思想观念滞后有很大一部分带教老师在操作过程中,已习惯于“徒手操作”,这给实习护生造成了很大影响,有些护生甚至想戴手套结果受到老师的阻止,灌输了陈旧的操作理念,缺乏防护用品的提供,增加了针刺伤害的几率。

  2对策

  2.1改善工作环境科学规划急诊工作环境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规范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同时合理安排护生实习计划,根据每批护生人数来平均分配,同一班次集中安排,有利于护生循序渐进的熟悉实习工作,以减轻护生的心理压力,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针刺伤害。

  2.2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学校应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加强对护生护理职业防护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习的实践阶段,在实习期间有较多的技术操作和护理患者的机会,若不注意自我防护,工作中不慎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此,当护生在正式进临床前,学校应对每位护生不断地进行基础技能的考核,强化训练,切实提高其操作熟练度,增强自我防护的技能,减少针刺伤害情况的发生。

  2.3更新带教观念实习护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带教老师的影响,因此,医院应该重视提高带教老师的自我防护意识,落实管理阶层规范操作的规章制度,营造一个重视自我防护的氛围,带动实习护生的防护意识,使其自觉做好自我防护工作。1987年美国疾病管理预防中心颁布了《全国性防护措施》[3],其中强调“在进行有潜在性引起人体损伤、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进行可能引起痰液喷溅等具有传播性质的操作时应戴口罩。临床提供和使用保护用品,是保护护生避免减少针刺伤害的重要手段。

  3小结

  在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害屡有发生。护生是医院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是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加强护生岗前培训,不仅只限于临床操作技能,要让护生更多地了解护理职业的特殊性,了解针刺伤害的重要性。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教育,提高护生的防护意识,避免针刺伤害,是当前职业防护和护理安全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

【参考文献】
    1戴清梅.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3

  2陶新学,章晓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护理研究,2005,19(5B):857-858.

  3谢红珍.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4-56.

作者: 丁琼华作者单位:201300 上海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