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8期

健康教育在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运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意义、临床操作和护理要点,根据血糖图谱上患者的血糖波动类型和走势,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指导及制定运动计划,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针对其监测结果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纠正,并根据图谱,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及如何预防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等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运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意义、临床操作和护理要点,根据血糖图谱上患者的血糖波动类型和走势,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指导及制定运动计划,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针对其监测结果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纠正,并根据图谱,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及如何预防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等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常规护理组,根据现有的专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指导。结果(1)出院时两组4个时间点(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及凌晨3:00血糖)血糖值与入院时进行比较,均有下降,实验组更明显且实验组与常规护理组出院时血糖值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好转,即实验组四个时间点血糖与入院时比较,P<0.05,实验组出院时4个时间点与常规组比较,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行考核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血糖值>16mmol/L)进行统计,与常规组比较,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30例糖尿病患者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治疗方案是非常有帮助的,加强护理管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72h动态血糖监测,并且获得完整可靠的血糖变化信息,为个体化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当今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症之一,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以引起各种使人致残、致死的并发症。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实验(DCCT)证明,密切的血糖监测及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减少及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1],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石,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也是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2]。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是快速指末血糖,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检查方式,能及时较客观的反映糖尿病患者当时的血糖情况,但由于是点的血糖检查,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准确反映血糖水平的波动和趋势,尤其对于血糖不稳定,变化较快的患者不适用,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血糖变化的整体趋势和个体特征,实现了临床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全面监控。动态血糖监测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调整以及对患者的宣教工作。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管理及健康教育,保证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顺利进行,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7—9月来本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42~76岁;病程2~35年。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常规组30例,入院后全部患者均应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两组糖尿病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药物使用情况上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病情稳定,无急性并发症,并排除其他可能会影响糖代谢的疾病。

  1.2 材料及物品准备芯片,电池,雷兰记录仪,探针头,酒精棉球,安舒妥敷贴,活动事件记录手册,应用强生血糖仪对患者进行指末血糖监测。

  1.3操作方法准备齐用物至患者床前,确认患者身份,告知患者这项监测的目的、意义,使其配合。嘱患者取平卧位,暴露腹部,在距脐5cm以外作为穿刺点,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待干,连接探头,取下探头前端胶布的透明纸,绷紧皮肤,垂直植入,并用安舒妥敷贴进行固定。72h后拔出针头,取出芯片,通过读卡器将数据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分析,完成72h血糖图谱,血糖数据及小结等资料。

  1.4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针对其监测结果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纠正,并根据图谱,从饮食,运动等各方面及如何预防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等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常规护理组,根据现有的专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指导。

  1.5观察项目观察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空腹血糖 ,早餐后2h,睡前血糖和3:00血糖的比较及宣教后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血糖达标所用的时间,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次数和高血糖的次数。

  1.6调查量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共11题,包含基本知识、治疗知识、自我护理三部分,两组患者均须填写。

  1.7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以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监测,日常活动基本不受影响。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及凌晨3点血糖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出院时两组四个时间点血糖值再与入院时进行比较,均有下降,实验组更明显且实验组与常规护理组出院时血糖值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好转,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和3:00血糖比较注:与入院时实验组及常规组比较,①P<0.05;与出院时常规组比较,②P<0.05

  本论述还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行考核,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血糖值>16mmol/L)进行统计,以检验患者对护士健康宣教的理解程度,执行程度,发现实验组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表2两组患者DM知识评分,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和高血糖发生率比较注:与常规组比较,①P<0.05;达标标准[3]:空腹血糖4.4~6.1mmol/L;非空腹血糖4.4~8.116mmol/L

  3 护理对策

  3.1护理管理

  3.1.1 动态血糖仪的管理(1)动态血糖仪的探针头应在0~4℃的冰箱内储存,切勿冷冻,否则会导致探针头失效并严重影响血糖监测的准确性。(2)为患者安装前,从冰箱取出的探针头应在室温放置15~30min才可以使用。(3)动态血糖仪的电池为一次性电池,一人一用,每套耗材中均会配置一块电池,护士切不可为节约成本,重复利用,否则会造成数据丢失。(4)连接探针头,确定听到“嘀嘀”两声,说明已连接正确,并需在1min之内植入皮下,否则出现报警,动态血糖仪无法正常工作。(5)探针头价格较贵,有效期短,储存量不宜多,使用前应检查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6)75%的酒精棉球或纱布擦拭动态血糖仪的外部,导线和探针头的连接口,但棉球不宜过湿,以免液体流入连接口影响记录及正常工作。

  3.1.2 对护士的管理(1)专人负责管理,规范化操作:操作者经过一定的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程序,安装,报警的处理,仪器的保养,使用指导等相关知识,确保正确安装仪器,编制操作流程,仪器使用协议和活动事件记录本,方便护士操作和患者使用记录。(2)仪器使用协议: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使用时间,损坏和丢失的赔付要求,注意事项等。使用前先与患者或家属签订协议,做到知情同意,防止损坏,丢失仪器,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纠纷。(3)活动事件记录本:内容包括日期,生活事件(饮食、运动、用药)的时间,监测指末血糖的时间及数值,指导病人正确填写活动事件记录,为治疗提供可靠信息,每日至少检查1次,以便纠正不正确的填写。(4)做好交接班:床边交接班 检查仪器是否在位,有无脱出,导线有无弯折,敷贴及穿刺处有无感染,仔细倾听有无报警,及时处理,排除故障,并立即测指末血糖,查看是否血糖异常,并记录报警时间及处理,以便数据下载后进行比照。

  3.1.3 对患者的管理 (1)皮肤护理:安装前,嘱患者沐浴,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穿刺部位皮肤2次,待干后植入探头,以免酒精刺激增加患者的疼痛感。一般选择皮下脂肪较丰富的下腹部,避开血管丰富及瘢痕,皮下硬结及皮带区等部位。监测过程注意观察腹部穿刺部位有无瘙痒、红肿、皮疹,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进行处理。采用安舒妥敷贴进行固定,此敷贴透气性好,固定面积大,具有抗感染作用,大大降低了3L胶布固定造成的针头脱出、水泡等问题。实验组3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水泡,针头脱出等情况。(2)监测期间患者不必减少食量或加大运动量,不影响正常生活,这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更具有指导意义。(3)患者需在活动事件记录手册上及时准确记录生活时间,以便数据下载后进行比照。(4)注射胰岛素需在探针头8cm以外注射。(5)监测期间注意防止导线折叠、扭曲,出现问题及时告知医务人员。(6)嘱患者避免大量出汗,浸水、淋浴,洗澡时注意防水,禁忌盆浴,(7)监测期间不能接触强磁场,如X线、CT、MRI检查,不要接近电视、无线电、高压等设施,以防干扰。住院期间,实验组患者无一例接触上述设施。(8)若出现报警,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3.2 加强健康宣教

  3.2.1 监测前的健康宣教动态血糖监测是一项新的血糖监测手段,目前尚未成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做好其相关知识的讲解。(1)原理介绍:动态血糖监测是通过探针头监测组织间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而动态反应患者的血糖变化,每天连续记录480个血糖,72h即可监测1440个血糖数值,形成血糖的波动曲线图。(2)讲解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优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提供完整的曲线图,可以根据活动事件记录手册上相关的记载,找出食物种类,运动类型、量、药物品种及生活方式有关的血糖变化,可以认识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如夜间或无症状低血糖,黎明现象及餐后血糖控制等,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并且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视化的手段,使患者配合,顺利完成监测。(3)向患者讲解安装动态血糖仪之后不可取代指末血糖监测,每天至少还需输入一次指末血糖进行校正,以取得准确有效的监测结果。(4)做好心理护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一项血糖监测的高科技手段,大多数患者不了解其作用及过程而产生不同的心理顾虑。因此,医务人员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耐心讲解其优越性、必要性、安全性和方便性,取得信任,消除顾虑,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3.2.2 监测期间的健康教育(1)教会患者掌握一起保养的基本方法,指导患者防止线路折叠,同时告知患者佩戴时出现“嘀嘀嘀”报警声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解除报警。因为每发生一次报警就会丢失一次数据,这样会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3]。(2)强调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佩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指导做好活动事件的相关记录。

  3.2.3监测系统拆除后的健康指导72h监测结束后护士拆下动态血糖仪,通过数据处理,医生根据血糖监测的整体结果与患者一起分析,医生给患者作总结性生活指导,结合曲线图给患者制定一套适合于个人生活和治疗的方案,患者也可以从图谱上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特点,知道何时血糖高,何时低,每餐饭,每次加餐,每次运动,每次用药对血糖的影响都很清楚,从而发现生活、饮食、运动的不合理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整。护士根据血糖监测图谱,个体特征及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活动日记,对病人进行单个健康教育指导,包括饮食指导:并开出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包括进食时间,进食量,进食的次数,分配食物的种类等,并保证营养的均衡和代谢的需要;运动指导:根据个体的不同,指导病人什么时间运动比较合适,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注意事项等;用药指导:评价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根据个体情况,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加药减药;心理指导:有研究表明人处于焦虑状态时,血胰岛素含量减少,在感到孤独,绝望或抑郁时,人体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伴发糖尿病[5],故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其情绪稳定。

  4讨论

  动态血糖监测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种最直观、最详细、最完备的血糖数据,他不仅能够全面、客观的反映患者各时段血糖水平,尤其能够反映出饮食、运动、药物、心理对血糖影响的连续动态,使护士对患者进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更具体化、更个体化、更精细化、更人性化,同时更具说服力。实验组通过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后,血糖的达标时间,住院期间低血糖次数,高血糖次数,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均较常规护理组理想,这与患者所能直接看到动态血糖监测图谱所展示的血糖变化,并与护士、医生一起调整治疗方案,饮食运动计划有关,这样使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更明确,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依从性,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生活指导非常有利。在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它不能即刻观察到血糖值,即使在佩戴了仪器后也需要监测指末血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血糖,及时处理;二是其范围有限,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范围是1.7~25mmol/L超出此范围则监测不到,需要输入血糖值进行校正;三是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作为一种新的血糖监测工具,虽然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结果准确等优点,但由于价格昂贵,并未广泛使用于临床中。在本次调查中有3人选择下次调整血糖不愿意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问其原因3人均表示费用较高,此时护士应告知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有助于血糖在较快时间内得到良好的控制,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减少糖尿病治疗的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总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血糖监测工具,已在临床应用中展示了它的优越性。加强护理管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72h动态血糖监测,并且获得完整可靠的血糖变化信息,为个体化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有针对性,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7],有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的干预也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8],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喻明,吴松华,周健,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动态变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0):881.

  2周萍,魏群.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7,21(6):217.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4陆菊,周建,包玉倩,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故障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61-562.

  5刘彦君,宋晓菲,王爱红,等.2型糖尿病患抑郁症患病情况的调查.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2):123-125.

  6唐元英,杨玲,高冬梅,等.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护理.四川医学,2010,31(10):1567-1569.

  7陈雅娟.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教育中对行为改变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3):3443-3444.

  8吴颖林,包亚芳,胡萍.健康干预影响易患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社区实践.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3):280.

作者: 刘兰作者单位:200237 上海,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