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1期

心房异位P波对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旁道定位价值的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SVTP-波与QRS波相对位置和P-波极性预示SVT机制和AP位置的价值。方法分析80SVTP-波与QRS波相对位置和P-波极性,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内射频消融结果对比。结果P-波与QRS波相对位置能正确预示68例SVT机制,其中顺向型AVRT50例、S-F型AVNRT15例、AT3例,符合率100%。P-波极性正确预示AP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SVTP - 波与QRS波相对位置和P - 波极性预示SVT机制和AP位置的价值。方法 分析80SVTP - 波与QRS波相对位置和P - 波极性,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内射频消融结果对比。结果 P - 波与QRS波相对位置能正确预示68例SVT机制,其中顺向型AVRT50例、S-F型AVNRT15例、AT3例,符合率100%;P - 波极性正确预示AP位置符合率84%,其中左侧游离壁AP37例中32例(86.5%)、右侧游离壁AP8例中6例(75%)、左后间隔AP5例中4例(80%)。结论 SVT时P - 波与QRS波的相对位置在预示SVT机制和P - 波极性在预示AP位置方面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异位P波 机制 旁道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经心内导管射频消融(RFCA)常能根治。术前正确预示其机和旁道(AP)位置,对减少RFCA盲目性、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前选用抗心律失常药都有指导意义。食管ECG虽能鉴SVT机制,但仅根据R-R  V1 - 、R-R  E- 间期粗略判定AP位于左或右侧心腔;而窦性心律体表ECG只能对显性W-P-W AP定位。我们用心动过速异位P(P - )波预示SVT机制和稳匿性AP(OAP)位置,并与心内电生理(EP)标测和成功RFCA结果对比,探讨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1年1月~2003年6月本院及北京人民医院经RFCA证实SVT患者共80例,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41.8±15.1(范围13~74)岁,全部病例符合下列条件:(1)心动过速发作史;(2)有窦性心律和SVT发作体表12导联ECG;(3)心内EP标测并成功RFCA证实SVT机制和单AP者。凡多AP或单AP合并AVNRT、AT患者,均未列入观。

  1.2 方法

  1.2.1 分析体表12导联ECG 由固定1~2名非手术的心内科医师分析ECG下列指标:(1)对比分析窦性心律和SVT ECG确定有无P - 波;如有P - 波且P - 波与QRS波分开,测量P-P - 间期、P - /R-R-P - 比值;如果P - 波QRS波重叠,分析有无假Q波、V 1 导联假r波、下壁(Ⅱ、Ⅲ、aVF)导联假S波。(2)按照Ching氏等 [1]  方法确定P - 波极性;分析各部位AP与特定导联P - 波极性的关系。
    
  1.2.2 心内EP标测和RFCA 由2名不参加具体分析ECG心内科医师实施心内EP标测和RFCA,根据EP标测和成功RFCA结果确定SVT机制和AP位置,并按照心内房室AP解剖分区对AP定位 [2]  。

    1.2.3 资料分析 从80例不同患者得到窦性心律及SVT体表ECG各80份,经对比分析有P - 波68例(85%),另12例无P - 波,从进一步分析中排除。以成功RFCA结果为根据,对比分析:(1)P - 波与QRS波相对位置诊断SVT机制符合率;(2)P - 波极性诊断AP位置的符合率。

  2 结果

    2.1 P - 波与QRS波相对位置预示SVT机制 68例SVT患者有P - 波,RFCA证实S-F(前型)AVNRT20例中15例、顺向型AVRT57例中50例、AT3例,分别测得R-P - 间期为60±7ms、119±18.9ms、186±49ms,P=R/R-P - 值分别为>1、>1、≤1。S-F型AVNRT中10例(66.7%)V 1 导联有假r波、下壁导联有假S波,3例(20%)假r波,2例13.3%)有假S波,无假Q波。AT及顺向型AVRT均无假r、假S、假Q波。

    2.2 AP位置与不同导联P - 波极性的关系 50例顺向型AVRT中32例(64%)在V 2 ~V 5 、aVR、aVL导联有P - 波,44例(88%)在Ⅱ、Ⅲ、aVF、Ⅰ、V 1 导联有P - 波,说明不同AP参与AVRT时P - 波导联有选择性,因此分析AP位置与导联P - 波极性关系时我们选用后一组导联。50例经EP标测并经成功RFCA证实AP位置与P - 波极性定位对比见表1。此外,该5例左后间隔AP在aVR、aVL导联P - 波均正向。

  表1 50例AVRTP - 波极性的AP定位

    注:ISO=等电位

  3 讨论

    3.1 P - 波与QRS波相对位置预示SVT机制价值 P - 波在QRS波相对位置对预示SVT机制是最有价值的指标3]  。由于各种SVT机制的折返途径不同,P - 波与QRS波相对位置必然不同;测量R-P - 间期、P - -R/R-P - 比值则可定量评价P - 波与QRS波相对位置。如果本组用R-P - <70ms诊断S-F型AVNRT[4] 、R-P - >70ms且P - -R/R-P - >1诊断AVRT [1,5]  、R-P - >70ms且P - -R/R-P - 值≤1 [1]  诊断AT,则68例SVT机制与RFCA结果符合率为100%。S-F型AVNR折返环位于AVN内,慢径前传激动心室同时或几乎同时经快径传激动心房,P - 波与QRS波重叠。我们15例P - 波均位于QRS波终未部,均有假r波或假S波或两者;而AT、AVRT则无假r波或假S波,故认为假r波或假S波预示S-F型AVNR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100%,与文献报道一致 [1]  。

  3.2 AVRT的P - 波对AP定位价值 显性W-P-W根据胸导联R/S>1移行带及δ波向量定位AP,而OAP无前传功能,能对OAP定位。至今用P -     波极性定位OAP报道甚少。刘氏等 [6]  用I、aVL、Ⅱ、 aVF导联P - 波对AP定位,但不能辨清P - 波极性较高,且未对游离壁AP进行详细定位。我们Ⅱ、Ⅲ、aVF、Ⅰ、V 1 导联能辨认P - 达88%。所以,用这些导联P - 波对心内房室AP按解剖分区 [2]  进行定位。50例中42例(84%)能正确预示AP位置,且同一部位AP在相应导联上都有相同或相似P - 波极性特征,据此,可对AP定位。

    左侧游离壁旁道37例(100%)患者均I导联P - 波负向、V 1 导联正向。如果3个下壁导联P - 波负向;AP位后壁(9/10);如果3个下壁导联中有1个导联P - 波双向(13/15)或等电位,AP位于侧壁;如果3个下壁导联P - 正向(7/8)或Ⅱ导联双向、Ⅲ、aVF导联正向(3/4),AP位于前壁。所以,Ⅰ导联P - 波负向、V 1 导联P - 波正向是左侧游离壁AP特征;而AP从后向前移行时,最初在Ⅲ导联显现正向P - 波,紧跟着aVF、Ⅱ导联出现正向P - 波 [1]  。

    右侧游离壁旁道8例(100%)患者V 1 导联始终P - 波负向,而I导联P - 波可正向(4/8)或等电位(3/8)双向(1/8)。如果下壁3个导联P - 波正向(2/3)或Ⅱ、aVF导联正向、Ⅲ导联双向(1/1),AP位于右前壁;如果3个下壁导联P - 波负向(3/3)或Ⅲ、aVF导联负向、Ⅱ导联双向(1/1),AP位于右后壁。所以,V 1 导联P - 波负向呈右侧游离壁AP特征,而AP从后向前移动时,最初在Ⅱ导联显现P - 波正向,接着依次在aVF、Ⅲ导联出现P - 波正向 [1]  。

    间隔旁道5例左后间隔AP中4例V 1 导联P - 波正向且三个下壁导联P - 波负向(4/5),I导联P - 波双向或等电位,而aVR及aVL导联P - 波正向。有认为左后间隔和右后间隔AP在V 1 导联绝大多数P - 波正向,三个下壁导联均负向,I导联P - 波双向或等电位,所以两者不能鉴别 [1]  。这可能与正后间隔部位的解剖复杂和传导的多方向性有关 [7]  。

  参考文献

  1 Ching TT,Shih AC,Chern C,et al.ANewElectrocardiographic Algorithm     using Retrograde
P Waves for differentiating 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ˉ trant Tachycardia From Atrioventriculat Reciprocation Tachycardia Mediˉated by concealed Accessory Pathway.J Am Coll cardiol,1997,29:394-402.

    2 胡大一,张建军.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实用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8-62.

    3 Bar FW,Brugad AP,Dassen WR,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achyˉcardia With Narrow
 QRS Comple-x(shorter Than0.12second).Am J Cardiol,1984:54(6):555-560.

    4 刘启动,王晨,张存泰,等.食道心房调搏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心电学杂志,2000,19(3)
:143-144.

    5 郭继鸿.心电学进展.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6 刘昌慧,唐其柱,黄从新,等.隐匿性房室旁道心电图定位特征探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8,12(2):74-76.

    7 田福利,东记,郭继鸿,等.B型预激综合征左、右间隔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价值.心电图杂志,2000,19(2):71-73.

  作者单位:650011云南省昆明铁路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04-06-25) (编辑海 涛)

作者: 李慧娟 孙 琳 杨波 余宗法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