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3期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HRV的影响。方法对1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溶栓+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并在14天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变异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明显下降,早期溶栓治疗成功组可明显提高心率变异性。结论早期溶栓治疗成功能有效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预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HRV的影响。方法 对1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溶栓+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并在14天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变异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明显下降,早期溶栓治疗成功组可明显提高心率变异性。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成功能有效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预后。

  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降低,HRV对AMI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及猝死的预测较以往的预测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晚电位)更有价值 [1,2]  ,是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最佳定量指标 [3]  。我们从1998年10月以来对78例早期心肌梗死溶栓+常规治疗及63例超过溶栓时间窗的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者均在患病后14天内利用动态心电图(Holter)进行长程HRV测定,从而了解早期溶栓对AMI后HRV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10月以来住院病人。确诊AMI共152例,为排除年龄对溶栓组和非溶栓组HRV分析的影响,11例年龄大于70岁者不入选。溶栓组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在32~70岁,平均年龄60±2.6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者24例,合并糖尿病者21例;非溶栓组63例,其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在36~70岁,平均年龄62±2.8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者27例,合并糖尿病者15例。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在心肌梗死部位以及Killip泵功能分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表2。

  表1 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在心肌梗死比较 略

  表2 溶栓组与非溶栓组Killip泵功能分级比较 略
   
     1.2 方法 入选病例分为2组,即溶栓组、非溶栓组。溶栓组又分溶栓成功组、溶栓未成功组。入选溶栓组者均符合AMI溶栓适应证及溶栓成功标准参考文献 [4]  ,利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在30min内静滴完毕。溶栓后治疗同非溶栓组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卧床休息、镇静、ACEI、肝素、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极化液等。14天内均作心电图、24小时Holter、HRV比较是以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来对照 [2]  ,如遇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则剔除此例。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ˉ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溶栓成功组的SDNN明显高于溶栓未成功组及非溶栓组,见表3。组间比较P<0.01,具有可比性。

  表3 溶栓组与非溶栓组的SDNN的比较 (略)
    
  3 讨论

  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对其严重并发症的影响特别引人关注。如何应用简易、快速、可靠、无创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HRV的测定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心率变异性(HRV)指逐次窦性心搏间心动周期的微小变异。HRV分析是通过测量连续正常QRS波群周期之间变化的变异数,从而反映心率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测量连续P-P间期之间差异的变异数,但P-P间期尚难准确检测,且在一般情况下,P-P间期与R-R间期相等,因此目前分析HRV以R-R间期替代P-P间期。在正常情况下,心律受起搏传导系统所控制,窦房结是心脏的超搏点,它的活动受到自主神经的调节,影响HRV的因素正是影响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相互抗衡的因素,迷走神经对HRV起着决定性作用 [2]  。其临床意义 [5]  ,交感神经兴奋,心肌电稳定性下降,心室颤动阈降低,易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副交感神经张力高时,心肌稳定性提高,心室颤动阈亦提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AMI后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其可能机制是 [2]  :(1)心肌梗死直接损伤自主神经纤维;(2)机体处于应激状态;(3)心交感神经脊髓反射活动增强;(4)有心血管调节中枢参与的反射活动增强;导致迷走神经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使HRV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易于发生心源性猝死。

    我们从上述临床结果可以观察到溶栓治疗成功组HRV52±12ms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早期溶栓治疗成功可使HRV增高的机制可能是 [6]  :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流的恢复减弱了局部心脏自主神经纤维的损伤;心肌缺血和梗死范围的缩 小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善缓解了全身应激状态,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由此,我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凡是符合早期溶栓条件的均应尽早给予溶栓治疗,从而提高HRV,降低心室颤动阈,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曙光,徐少虎,陈玉川,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研究.新医学,2001,32(4):218-248.

    2 王留义,吴淑伦.无创性心血管诊断技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2003-203-224.

    3 殷淑珍,杨慧敏,马薇.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QT离散度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0(9):531-532.

    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29.

    5 Kjellgren O,Gomes JA.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baroreflex sensitivity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Heart J,1993,125(1):204-215.

    6 廖新学,马虹,董吁纲,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效果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新医学,2003,34(3):149-151.    

  作者单位:461700河南省襄城县人民医院内科 

    (收稿日期:2004-08-26) (编辑海 天)

作者: 晁献召 周刚鑫 师小杰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