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3期

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下消化道出血系指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包括小肠和结肠、直肠的出血,临床常见急性大量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仅表现为鲜血或暗红色血便,少数有黑便,部分伴有腹痛等症状。但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复杂,常容易漏诊、误诊,治疗上也较困难。因而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始终是消化内科领域的难点。本文总结了......

点击显示 收起

  下消化道出血系指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包括小肠和结肠、直肠的出血,临床常见急性大量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仅表现为鲜血或暗红色血便,少数有黑便,部分伴有腹痛等症状。但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复杂,常容易漏诊、误诊,治疗上也较困难。因而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始终是消化内科领域的难点。本文总结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下消化道出血35例患者的诊治情况,来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体会,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漏诊及误诊,提高治愈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3.7岁。20例有暗红色血便,8例有鲜红色血便,3例有黑便和暗红色血便,4例为血水样便,35例均无呕血史。其中10例伴有脐周疼痛,8例有反复发作病史。病史最长者3年,最短6h。

    1.2 检查方法及检查结果 35例行结肠镜检查,4例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诊断为克罗恩病,5例为结肠息肉,多者达3枚,4例结肠新生物,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2例为缺血性结肠炎。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8例,发现空肠憩室3例。13例行肠系膜上或下动脉造影检查,2例为小肠平滑肌瘤,4例血管畸形或血管瘤。经内科止血,治疗仍反复出血且诊断不清者行剖腹探查术,1例为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为血管瘤。有部分患者未能明确诊断,但又拒绝剖腹探查。

    1.3 结果 35例中外科手术治疗10例。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经内科止血及对症治疗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肠息肉行高频电刀切除术而止血。

     2 讨论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出血症状的消失,还需要明确病因,彻底根治,否则,出血会反复发作。但是,寻找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病因有时是十分困难的,容易误诊和漏诊。根据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结合相关的检查手段,可以大大提高确诊率,使患者得以根治。

    2.1 结肠镜检查 结肠检查对由直肠、结肠肿瘤、痔、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管畸形、血管瘤、息肉、憩室等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可以明确诊断,并且可以活组织检查,条件允许,可行局部止血治疗或高频电刀切除病灶(息肉)。本文结肠镜检查阳性率达45.7%,但结肠镜检查有一定的禁忌证,并要做好充分细肠道准备。对于结肠的出血,应列为首选。

    2.2 小肠气钡双重造影 结肠镜检查排除了结肠病变的下消化道出血而疑为小肠病变者。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文献报道,此种检查阳性率约40%,定位符合率70%,是诊断小肠出血具有阳性率低而定位符合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对于小肠占位或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而且此种检查不受患者是处于出血期抑制或间歇期的影响。

    2.3 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目前认为本方法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比较理想的方法,其最大优点是诊断率高,而且不受胃肠道积血的影响,只要出血速度在0.5mm/min时,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显示造影剂逸出血管外,出血速度低于0.5mm/min时,不能显示造影剂外溢,但可以发现血供丰富的肿瘤,炎性肠病及血管畸形 [1]  。有文献报道,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具有定性定位诊断率高的特点,对于出血定位及病因诊断均有特殊价值,而且在非出血期也能显示异常血管,但由于其属于有创检查,并发症可达4%以左右,一般不作为首选。

    2.4 胶囊内镜 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整个小肠病变的新型手段,检查前应作结肠镜以排除结肠出血。Bolz等一项前瞻性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比较了胶囊内镜能探查到85.7%的患者的病源所在,有利于早期诊断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但是目前的胶囊内镜还处在发展阶段,它不能对任意部位做反复观察,不能精确定位,不能做活组织检查和治疗,观察上有盲点,检查时间太长。而且胶囊是一次性的,检查成本太高,难以推广。

    2.5 核素扫描 用 99m  Tc-RBC显像对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性极高,出血量0.05~0.1ml/min就有可能 检出病灶。有报道本检查对于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25%~97%,定位诊断率为30%~80%,具有检出率高而定位诊断率低的特点。

    2.6 剖腹探查 对已排除了肠道外疾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经各项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考虑剖腹探查,并切除病灶。

    总之,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以恶性肿瘤、肠息肉、肠道炎症性病变最为多见,其次是痔、肛裂、肠血管畸形、肠套叠、小肠平滑肌瘤、缺血性肠炎、肠憩室、肠寄生虫病等 [2]  。因而结肠镜检查应作为首选,然后再根据病情作其他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James H Greudell,Kenneth R,et al.Current diagnosis or treatment in gasˉtroenterology,1988,4:64.

     2 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52.      

  作者单位:441300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收稿日期:2004-09-01) (编辑晓 青) 

作者: 刘国卓 周明贵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