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方法本文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了支气管-肺部感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内皮素、醛固酮、一氧化氮、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血液黏稠度等变化,以及蛋白质-能量型营养不良引起呼吸肌疲劳等因素,在肺动脉高压形成直至发生右心衰竭过程中的作用,依此提出现代治疗和护理该病的科学方法。结论依......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意在使临床医护工作者,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准确、全面、安全及时的有效护治措施将本病病死率降到最低。 方法  本文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了支气管-肺部感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内皮素、醛固酮、一氧化氮、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血液黏稠度等变化,以及蛋白质-能量型营养不良引起呼吸肌疲劳等因素,在肺动脉高压形成直至发生右心衰竭过程中的作用,依此提出现代治疗和护理该病的科学方法。 结论  依据肺心病患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
    
  关键词  肺心病 心衰 缺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据现有资料 [1] ,全国2千多万人的普查,平均发病率为0.4%,约91.2%以上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并与年龄、寒冷、潮湿、吸烟等明显相关,肺心病的自然转归是可怕的,自1985年后,呼吸病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建立,医护人员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现代监测、抢救治疗(如新抗生素)和护理措施的不断改进,肺心病住院病死率已由60%降至15%左右 [2] 。现结合有关文献对肺心病心力衰竭(肺心病心衰)的治疗和护理做一简要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病晚期由于肺血管床减少、肺循环机械受压及肺血管缺氧性重塑等机制引起肺循环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加,而造成右心功能不全,即慢性肺心病 [3]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最多见的肺部病变,也是形成肺循环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期反复支气管—肺部感染,炎症波及肺细小动脉而造成炎性增厚、痉挛、狭窄,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泡压增高,压迫肺毛细血管,造成肺毛细血管床面积减少,肺血流量减少,肺循环阻力亦增大;COPD时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呈进行性加重,致肺血管痉挛和一系列体液等因素参与,以及红细胞增多、血管内高凝状态等病理生理反应,均加重肺血管阻力和右心负荷,促进右心功能衰竭。
    
  1 支气管—肺部感染是诱发右心衰竭最重要的原因
    
  各种病原体感染,均可降低呼吸道黏膜纤毛的机械防御功能,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平滑肌痉挛,使通气功能障碍;炎症以及肺血管壁肺循环阻力亦加大,又使肺排气功能障碍。通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心肌和肺血管的影响,以及感染时机体代谢加快,发热和内毒素等共同作用,均可直接和(或)间接诱发右心衰竭,因此,控制感染成为治疗肺心病心衰最根本的环节之一。
   
  支气管—肺部感染以混合感染最多见,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 - )占多数(68%~83.5%),而COPD患者因长期反复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对一般G - 有效的控制,导致呼吸道正常菌群平衡破坏,肺心病过程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天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改变 [4] ,使条件致病菌或耐药病菌大量繁殖,成为我国肺心病恶化,形成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直至肺心病心力衰竭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如嗜肺军团菌感染,占同期重症肺心病送检的76.5% [5] 。在施行治疗前,医护人员及时留取合格的痰液标本,必要时经纤维支气管镜用保护导管进行刷擦或灌洗采样,提高致病菌检出率,或抽血测定致病菌抗体效价明确病原体,指导正确用药。对药物敏感试验报告之前,尽早施行经验治疗,往往可收到明显的效果。若患者年轻,起病急,病程较短,又无基础疾病和反复住院治疗或院外未用过大量多种抗生素者,多考虑社区获得性感染,选用对革兰阳性(G + )球菌有效的药物如:青霉素及衍生物氨苄青霉素、乙氧萘青霉素及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若老年患者、起病慢、病程长、有反复住院和慢性基础病史或用过大量多种抗生素时,应联合足量以杀灭G - 杆菌为主,兼G + 球菌和厌氧菌的药物如: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头孢三嗪、头孢他啶等,及第三、四代喹诺酮类—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如: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硫酸小诺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较少发生二重感染,疗效肯定,但对肾、耳毒性较大,尤其老年患者有潜在多脏器衰竭危险,治疗中应密切观察肾功能、听力和病情变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棒酸、青霉烷砜与抗生素的联合制剂,以及氨曲南、泰能等药物。若明确或疑似嗜肺军团菌感染,应早期应用红霉素1.5~1.8g/d,静滴,加利福平(定)450mg/d,晨起顿服,好转后改口服治疗至少3周 [6] 。
   
  另外,在肺心病高发的我国北方寒冷季节,呼吸道病毒感染易流行,抗菌治疗的同时,抗病毒治疗既可防止呼吸道黏膜及肺血管的进一步损伤,又能防止病毒诱发细菌感染。

  2 纠正气道阻塞和肺气肿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是治疗肺心病心衰最关键的措施,是防止机体因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促进心力衰竭进展的根本办法。
   
  2.1 肺动脉痉挛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肾血流动力学,激活肾组织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Ⅱ)—醛固酮(ALD)系统(RAAS),使血浆(PRA、AⅡ、ALD)含量明显升高 [7] ;血管内皮细胞也因缺氧、高碳酸血症和AⅡ的刺激,肺及其组织内皮素(ET)的合成和分泌明显增多 [8] ;缺氧又使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Ca 2+ 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高浓度Ca 2+ 加强肌肉兴奋—收缩耦联效应,这些均成为肺血管缺氧性收缩、加速右心衰竭的重要因素。缺氧尚可直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酶异常,使具有肺局部血流和血管舒张活性,并有利于肺动脉压降低的NO的生成和释放减少 [9] ,故而也促进肺动脉高压形成。ALD保Na + 、水作用,致血容量增多,加重右心前负荷,有学者以测定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浆心房利钠素(ANP,心钠素)的含量,判断机体ANP对抗AⅡ、ET和ALD的代偿能力 [10] 。
   
  基于肺心病心衰存在以上病理生理反应,治疗时除以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抗感染和利尿为主要措施外,选用相应的其他治疗药物,临床上已取得肯定的治疗效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开搏通(CPT,巯甲丙脯酸)抑制AⅡ生成,并减少AⅡ促进ET的释放作用 [11] ;其他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加山莨菪碱加多巴胺,心痛定加酚妥拉明加中药、氨吡酮等 [12~14] 治疗方法,均有明显解除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作用,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前后负荷,进而增加心输出量和射血量,起到增强心功能、升压和改善全身组织器官的缺血和缺氧,兼扩张小静脉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肾血流量的增加,提高了肾小球滤过率及利尿、利钠能力,ACEI潴钾利尿的作用,又弥补了常规治疗心衰所使用速尿等排钾利尿的不足,可避免电解质紊乱致心律失常的危险。但长期使用硝普钠有硫氰化物中毒和造成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危险,故应像使用血管扩张剂剂量一样,注意血压、心率变化,重视各种药物的其他副作用。肺心病心衰还存在低镁(Mg 2+)血症、除用心痛定降低平滑肌细胞内Ca 2+ 负荷外,可补镁剂提高细胞外液Mg 2+ 浓度、拮抗Ca 2+ 过多进入细胞内,起到降低肺动脉压作用 [15] 。另外,随着对NO更深入的研究,国外已用外源性NO低浓度吸入,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16] 。
   
  2.2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长期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使骨髓造血微环境氧张力低下和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多,使血液循环红细胞数增多,血液黏度加大;缺氧时血管内皮细胞产生Ⅷ因子相关抗原物、血小板活化因子、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等,也有加重血液粘度,加速血管内凝血,促成微血栓形成作用,从而增加肺循环阻力和血容量,加重右心前后负荷。故选用小剂量肝素 [17] 、潘生丁、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蝮蛇抗栓酶等,或加活血化瘀中药,如川芎嗪、丹参、红花等药物,降低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高凝状态,并有舒张血管包括冠脉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增加心排血量,达到纠正心力衰竭的作用。
   
  2.3 肺心病心衰 肺心病心衰时,胃肠道淤血,肝、胃肠黏膜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刺激,患者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加之年龄大,病程长,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和发热,尤其在RICU治疗的患者,能量消耗和代谢更高,极易发生蛋白质—能量型营养不良 [18] ,致使呼吸肌收缩力和耐力下降,发生呼吸肌尤其膈肌功能降低 [19] ,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现代医学强调对病人胃肠道营养和静脉营养的重要性。前者符合生理要求,价格便宜,若鼻饲时三大营养要素搭配合理,易消化,并发症较少,但要防止鼻胃管误插入气管和导管阻滞及胃内容物误吸,保持清洁卫生,防止发生院内感染;对静脉营养的病人,除营养要素充足补给外(目前多用More-Angelillo方程计算静息时24h),能量消耗(BEE,男性BEE=11.5BW+952kCal/24h,女性BEE=14.1BW+515kCal/24h [18] ),主要防止脓毒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在解决好病室,尤其RICU的低尘、低病原体、恒温(22℃~24℃)、恒湿(相对湿度65%~75%)环境状态的同时,既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各项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并终止药物不良反应和病情的发展,还要保证病人卫生清洁,营养充分合理,并充分考虑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如焦虑 [20] 、抑郁 [21] 对疾病的影响。
   
  经以上治疗和给病人持续性(每日至少12~16h)、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吸氧,并用加温(37℃左右)酒精湿化(相对温度80%以上)瓶处理所吸氧气 [22] ,并保证定期消毒更换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加重心力衰竭的因素,均可得以纠正。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防治低渗性脑病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极少数右心室明显扩大而心衰难以纠正的患者,在严密观测心率和节律变化的情况下,可谨慎用小剂量(1/3~1/2常规量)、快效、单剂西地兰或地高辛等,常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92.
   
  2 翁心植.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的治疗进展.全国呼吸衰竭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1995,11.
   
  3 周新,韩伟.呼吸系统疾病的心脏表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11):641.
   
  4 陆如山.慢阻肺及肺心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4):218.
   
  5 王保法.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呼吸发作期嗜肺军团菌感染.医师进修杂志,1993,16(1):13.
   
  6 邓伟吾.军团菌肺炎.中级医刊,1987,21(1):16.
   
  7 滕琳.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8):487.
   
  8 徐军.内皮素与呼吸系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3):134.
   
  9 熊一霞.一氧化氮代谢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其治疗应用,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4,21(12):518.
   
  10 高迅.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心钠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2(10):609.
   
  11 郭辉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医学综述,1995,1(5):392.
   
  12 戴学海.硝酸甘油微调泵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35例.新医学,1994,25(2):73.
   
  13 王巧云.心痛定、酚妥拉明加中药用于肺心病难治性心衰.医学综述,1995,1(5):267.
   
  14 王辰.氨吡酮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中华医学杂志,1992,72(9):553.
   
  15 李尔然,吴凝萃.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细胞内外钙镁含量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91,30(12):773.
   
  16 许仁和.肺动脉高压.新医学,1992,23(1):6.
   
  17 韩大勇.小剂量肝素治疗肺心病54例疗效观察.临床荟萃,1993,8(3):121.
   
  18 徐卫国.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营养需要和供给.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4,21(5):200.
   
  19 郑则广.膈肌功能测定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9):530.
   
  20 王士富.焦虑情绪与肺心病心律失常关系的初步观察.临床荟萃,1993,8(1):27.
   
  21 郑胜永.抑郁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4,31(3):161.
   
  22 周生明.呼吸道的湿化与加温湿化.临床荟萃,1993,8(1):14.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716000陕西省延安市卫生学校 

作者: 郭辉林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