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桑杏汤治疗外感性久咳125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笔者于2002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桑杏汤治疗外感引发的久咳12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门诊外感性久咳患者1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5例,男71例,女54例。重型咳嗽90例(72%),轻型咳嗽35例(28%)。...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于2002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桑杏汤治疗外感引发的久咳12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门诊外感性久咳患者1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5例,男71例,女5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4岁,平均(31.56±11.51)岁;病程平均(18.0±2.5)天;重型咳嗽90例(72%),轻型咳嗽35例(28%);急性咽炎、扁桃体炎45例,急性支气管炎55例,肺炎25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5岁,平均(32.38±11.25)岁;病程平均(17.6±2.6)天;重型咳嗽35例(70.0%),轻型咳嗽15例(30.0%);急性咽炎、扁桃体炎19例,急性支气管炎21例,肺炎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25例用中药桑杏汤:桑叶12g,豆豉10g,杏仁10g,贝母10g,沙参10g,梨皮10g,栀皮8g,生甘草5g。临床加减:若痰多而黏稠加瓜蒌、胆南星、竹茹;咳甚胸痛加枳壳、地龙、苏叶;咽痒甚者加玄参、薄荷、牛蒡子;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菊花;鼻塞、恶寒者加防风;伴气喘者加炙麻黄、沉香;扁桃体红肿者加马勃、连翘、板蓝根;有低热者加升麻、柴胡。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10天。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止咳药物。对照组50例服用甘草合剂,10ml/次,3次/d;麦迪霉素2片/次,3次/d,同样连服10天。两组随访3周。

  1.3  病例选择标准  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经过治疗后,发热症状消失,咽喉发痒则咳,或咳嗽频发、咳痰,迁延不止,病程持续在1周以上。查体:咽部多为正常或轻度充血,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粗,或伴有散在的干、湿性啰音;胸部X线摄片或胸部透视正常;血常规检查正常。

  1.4  排除标准  经物理、生化等检查排除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喉部及肺部恶性肿瘤等呼吸系统疾病。

  1.5  程度判定标准  重型咳嗽:咳嗽每因咽喉发痒而作,呈阵发性,持续时间长,病程在2周以上,伴发症状多,咽痒,咳甚胸痛、头痛,或黄痰黏稠,口苦或口干涩,或伴有气喘,舌质偏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细。轻型咳嗽:咳嗽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短,病程在1周以上,伴发症状少,咽痒而干,咳痰色黄白而量少,舌淡红,苔薄黄。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1]  治愈:咳嗽及其他临床症状均已消失,咳嗽在3周以上未发作;有效:咳嗽及其他临床症状减轻,痰量减少;无效:咳嗽及其他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2.2  总体疗效  治疗组125例,治愈109例(87.2%),有效9例(7.2%),无效7例(5.6%),总有效率94.4%;对照组50例,治愈19例(38.0%),有效17例(34.0%),无效14例(28.0%),总有效率7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提示中药汤剂辨证论治对外感性久咳的疗效优于口服西药、成药组。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点  外感性久咳是外感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是风寒之邪由表入里,邪客肺系-咽喉,经脉郁搏,肺失宣降;或是外感风热,邪扰肺窍,咽喉不利,气道失畅则咳。其发病特点:咳嗽为主要症状,常因咽喉作痒而咳,呈阵发性,越咳越重;或有异物感,每天发作多次;或咳嗽突然发作,持续不止;因病不在初期,病程在2周以上,故又是迁延性;邪气入里化热,邪热郁肺,因邪有多少,体质不一,故发病有轻、重型咳嗽,兼加症状也不同。

  3.2  谨守主方,辨证加减  外感性久咳乃邪郁肺系,气道失于宣降,即“诸气上逆于肺”。治疗当清肺散郁邪、宣肺通气道、降气以化痰。方用桑杏汤化裁。方中桑叶味苦、甘性寒,轻清凉散,能清疏肺经及在表的风热;杏仁味苦性温,入肺经,善降肺气,止咳平喘,两者为治疗外感久咳的君药。豆豉性寒,味辛、甘、微苦,归肺、胃经,可宣肺解表;贝母性味甘苦、微寒,归肺、心经,可化痰止咳,清热散结,善治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以及外感风热咳嗽,或虚火热结,咳痰黄稠等症,两者为臣药。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能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善治肺热阴虚引起的燥咳,再加上梨皮、栀皮清热润肺止咳,三者共为佐药。生甘草性味甘平,养心润肺、泻火解毒,治咽喉肿痛,是为使药。临床治疗不离主方,进而辨证加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上海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8,2-3.

  (编辑 云  兆)

  作者单位: 530001 广西南宁 广西民族医院急诊科

作者: 周芳玲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