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经胃镜微波联合局部注射化疗治疗癌性幽门梗阻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1993年1月~2003年1月,选择50例不适宜手术的晚期胃癌并幽门梗阻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分为微波+局部化疗组26例,单纯局部化疗组24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了解两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癌性幽门梗阻的疗效,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胃镜、X线检查及临床表现证实为胃癌并幽门梗阻。表12组胃癌癌性梗阻患者的一般情况(略)1。...

点击显示 收起

  1993年1月~2003年1月,选择50例不适宜手术的晚期胃癌并幽门梗阻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分为微波+局部化疗组26例,单纯局部化疗组24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了解两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癌性幽门梗阻的疗效,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入选标准:年龄50~74岁;生存质量指数积分(KPS)40~60分;胃镜、X线检查及临床表现证实为胃癌并幽门梗阻;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2)排除标准:有胃镜检查禁忌者;有严重心血管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者。(3)所有病例均为因腹胀、呕吐于1993年1月~2003年1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的患者。2组的基线资料见表1所示,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2组胃癌癌性梗阻患者的一般情况(略)

  1.2  疗效评价  每周记录患者症状、精神状态、活动能力、肿瘤大小和局部黏膜病变程度,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4周的内镜录像和X线片测量癌灶大小、幽门大小,复查病理、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CEA。

  1.3  疗效判定标准  1个疗程结束后4周,若幽门梗阻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胃镜检查癌灶缩小及幽门孔明显增大,一般情况明显改善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4  药物与器械  奥林巴斯XQ240电子胃镜,采用Cook公司NM-3K型注射针,国产微波治疗仪,频率2450Hz,输出电流0~200mA。

  1.5  方法  (1)微波+局化组  先做常规胃镜检查,发现病变后由胃镜活检孔插入微波同轴导线,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和形态选择适当的功率,对隆起性病灶,先用80~100mA将导线对准肿瘤的顶部及基底部烧灼,见其呈白色退出,对于环形狭窄型将导线插入病灶下端用60~80mA由远至近“熨烫法”及“多部位烧灼法”,对于管腔狭窄明显结合“上下提插法”使其表面污物去除,管腔扩大,局部呈现灰白色时退出,后经内镜注入5-氟尿嘧啶250~500mg,丝裂霉素4~6mg混合成的10~20ml药液,根据肿瘤大小,应用NM-3K针分点注射。对于病变较小者(≤3cm),在周边及基底分4~6点注射化疗药物,每点0.5~1.0ml;对病变较大或对整个病变注射困难者,其注药重点在靠近幽门孔一侧或其周边受浸润的组织。对隆起病变则在其基底及顶部分别按上述方法进行。上述药物每周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注射后常规应用西咪替丁抑酸。(2)单纯局化组:常规胃镜检查后注射化疗药物,注射药物及方法同微波+局化组。

  1.6  统计学方法  分别统计2组患者的幽门梗阻改善的有效率及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50例癌性幽门梗阻经治疗后4周,胃镜复查表明:两组大多数患者的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梗阻部分缓解,两组分别为92.3%与62.5%,差异显著。治疗前两组KPS积分相似,治疗后微波+局化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KPS积分>20分者,两组分别为76.9%(20/26)与41.7%(10/24)。

  2.2  随访  微波+局化组的平均生存时间10.8个月,多于单纯局化组2个月(P<0.05),6个月生存率为73%,12个月生存率为44%,分别高于单纯局化组,显示其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局化组,两组患者未见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及毒副作用,见表2。

  表2  两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癌性幽门梗阻疗效  (略)

  注:χ2=4.81 P<0.01

  3  讨论

  胃癌在胃肠道肿瘤中发病率最高,进展期胃癌发生幽门恶性梗阻,可导致营养不良、恶病质等,因此类患者多已失去手术、放疗、化疗机会,多数患者在短期内死亡。经胃镜局部注射化学药物治疗进展期胃癌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延长生存期、缓解梗阻有较好疗效。其机制为:局部注射化疗药物后,对肿瘤细胞增殖有较高的杀伤作用,阻碍癌细胞复制和生物合成,抑制其细胞分裂生长。较全身化疗浓度高而副作用少[1]。本组微波+局化组之所以较单纯局化组有较好的疗效,其原因是物理和化学治疗相互协同之故。微波治疗探头可在瞬间产生高温,因而可达到迅速杀死癌细胞的作用而正常细胞受损小。微波治疗时,由于高温使组织的溶酶体活性增高,促使癌细胞自我消化,聚核糖体解聚,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抑制癌细胞的DNA和RNA的合成,使癌细胞变性、坏死。微波凝固主要产生T细胞和(或)NK细胞依赖的抗肿瘤免疫,推论肿瘤细胞经微波凝固后能释放出抗原或产生正常组织抗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1]。微波还可以切除肿瘤表面的坏死组织,扩大管腔,同时微波治疗后能改善肿瘤周边血液循环并改善组织的通透性,在此基础上,局部注射的抗癌药物易于进入细胞,使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增大,有效地杀死活跃的癌细胞,最大限度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使癌细胞坏死崩解,从而产生局部性化疗所达不到的效果,两法配合产生协同作用,并且安全可靠,故能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微波+局化治疗后患者不仅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局化组,而且远期疗效也优于单纯局化组,癌性梗阻缓解率达90%,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得到了延长和提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的毒副作用,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51.

  (编辑 晓  青)

  作者单位: 724200 陕西勉县医院


 

作者: 滕进波 刘海波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