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护理干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效果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白血病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口腔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白血病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  为对照组60例,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程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口腔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护理干预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口腔感染  的发生率,减轻感染的程度。   

  【关键词】   护理干预;白血病化疗;口腔感染
         
  口腔感染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常见,且具有潜在危险  性的症状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是重要的致死性感染的原因之一。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预  防口腔感染,降低其发生率及减轻其感染的程度,是护理白  血病患者化疗后的关键。本文对12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中  随机抽取60例采用护理干预,60例作为对照,护理干预者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白血病化疗患者共120例,男7l例,女49  例,年龄15~70岁,平均35岁,均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其中  M    2    19例,M    3    52例,M    5    47例,M    6    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  例,对照组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病情、治疗方法  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护理,其中干预组在化  疗前即采用下列干预方法,直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恢复到  2×10    9   /L以上    [1]    。  

  1.2.1     化疗前给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包括采用的  化疗方案,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使  患者认识化疗药物对口腔黏膜的损害,明确出现口腔感染  对治疗的影响及其严重性等。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  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调整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  疗。  

  1.2.2     评估患者口腔黏膜状况 化疗期建立护理计划单,  每天早、晚观察口腔黏膜变化情况并作详细记录,以便上、  下班对照。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脓点、糜烂及分  泌物等,并辨别属于什么性质,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得当的护  理措施。重视口腔黏膜的早期变化,指导患者识别和预防  并发症    [2]    。  

  1.2.3     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的饮食 保护口腔黏膜,禁止食用刺激性较大及较硬或骨  刺较多容易损伤口腔黏膜的食物。对于口腔黏膜出现破溃  疼痛而影响进食者,应采取必要的止痛措施,常用l%普鲁  卡因加生理盐水稀释后含漱,对减轻疼痛有明显效果,并嘱  患者进食温凉无刺激性的食物或半流质饮食,以增强抵抗  力。  

  1.2.4     口腔护理措施 (1)每日晨早、餐后及睡前给予益  口牙龈炎冲洗器漱口,使口腔保持长效抗菌作用,对祛除口  臭,预防口腔溃疡有明显作用。(2)每日测定口腔的pH  值,选用合适的漱口液。常用苏打水进行预防性口腔护理,  使口腔保持碱性环境,可以抑制真菌在口腔内生长,对预防  口腔真菌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3]    。(3)根据病情配合应用相  应 的漱口液。特别在使用甲氨蝶呤后,用甲酰四氢叶酸钙  加生理盐水漱口,以对抗该药对口腔黏膜的毒性反应,并嘱  患者在漱口后咽下少许液体以保护消化系统的黏膜。(4)  对有感染迹象的患者需增加口腔护理次数,必要时行口腔  分泌物细菌培养。  

  1.2.5     口腔感染时的护理 (1)黏膜充血时,涂1%~2%  龙胆紫,每天2次,或用1∶ 5000呋喃西林液含漱达到消炎  作用    [4]    。(2)口腔出现血疱时,不论大小,都用无菌针头将  血疱刺破,把血疱中的淤血用无菌棉签挤压出来,并压迫止  血,予云南白药适量涂于患处,每日3~4次,在护理操作中  动作应轻柔、认真、细致,避免引起损伤再出血。(3)口腔  溃疡合并出血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溃疡较深的要用  1.5%过氧化氢棉球轻压溃疡面,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每日  2次,以使溃疡面与血块及坏死组织分离,采用紫外线治疗  仪照射口腔溃疡面,加快口腔溃疡的愈合。  

  1.2.6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整  洁、安全的医疗环境,使他们稳定情绪,介绍已缓解的典型  病例,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2.1     发生感染的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 (略)

   2.2     感染的程度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感染的程度 (略)   
         
  参考文献    [5]    ,将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的程度分级:Ⅰ级:  患者口腔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口咽干燥、轻度疼痛;Ⅱ级:  患者口腔黏膜明显充血、斑点状白膜,有明显疼痛和吞咽  痛;Ⅲ级:患者口腔出现溃疡,黏膜极度充血、糜烂、出血、融  合成片状白膜、剧痛、进食困难。  

  2.3     统计学结果  P =0.05,两组口腔感染发生率之间的  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易发生口腔感染的主要机制是:  (1)应用化疗药物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可直接破坏口  腔黏膜屏障。(2)化疗后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患者机体  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病原菌乘虚而入。(3)白血病患者合  并感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易导致  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4)某些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  阿糖胞苷等,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溃,形成感染创面。  口腔是白血病化疗后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之一,由于其  本身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极易藏污纳垢,形成细菌  繁殖和侵入机体的主要门户    [6]    。有文献报道,肿瘤化疗后  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0%~100%。所以,在白血病  患者化疗前即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认识一旦发生  感染,不仅能增加痛苦,影响进食,甚至导致全身感染,影响  治疗的继续和病情的发展,从而建立有效的自我护理措施  和配合治疗的信心,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维持其  正常功能,增强抵抗力,也可及时发现异常,进行对症处理,  有效地遏制细菌的侵入和繁殖,不仅使口腔感染的发生率  下降,而且能减轻感染的程度,大大降低了白血病患者的全  身感染率,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和病情的转归,满足了患  者的基本生理需要,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  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天数,明显减低了医疗费用。  本观察结果证明,干预组的感染率和感染程度明显低  于对照组,提示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郑春荣,秦晶,吴杰.加强口腔、肛周护理降低白血病化疗后感  染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14-15. 

  2 马新娟,崔振珠,张赖华.白血病口腔并发症的护理.中华护理  杂志,2001,36(8):622-623. 

  3 王静芬,夏丽芳.苏打水口腔护理预防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效果  探讨.护士进修杂志,1997,12(7):10.

  4 黄贞杰.白血病患者的口腔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16.
     
  5 方建飞,蒋梅芳.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口咽黏膜炎症的护理.中  华护理杂志,1998,33(11):639-641.  
  6 崔振珠,沙琳,张红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感染的观察  与护理 62例.实用护理杂志,2002,19:14-15.         

  作者单位: 529072 广东江门,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编辑:建 伟)   

作者: 谭美仲吴美霞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