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典型急性心包炎心电图改变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88次/min,aVR导联P-R段抬高0。心电图诊断:(1)窦性节律。(2)P-R、ST段改变(急性心肌、心包炎待排)(见图1)。门诊拟急性心肌、心包炎收治入院。...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6岁。发热伴胸骨后疼痛1天。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当时无喷嚏、流涕、无咽痛;腹泻2次,稀便。就诊于当地医院,治疗中觉胸骨后持续性灼痛,伴胸闷、气短、恶心,呕吐1次,饮食小便正常。查体: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轻度压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88次/min,aVR导联P-R段抬高0.1mV,Ⅱ、Ⅲ、aVF和V5、V6导联P-R段下移0.1mV。ST段:aVF下移0.15mV,左胸导联ST段抬高0.3mV,V3~V4抬高0.4mV。R为主导联T波均直立。心电图诊断:(1)窦性节律;(2)P-R、ST段改变(急性心肌、心包炎待排)(见图1)。心脏超声:心脏结构未见异常,未见室壁异常运动。血常规:WBC 12.2×109/L,N 72.50%,L 17.00%。门诊拟急性心肌、心包炎收治入院。住院3天以抗病毒、营养心肌治疗为主,症状好转出院。出院继续服用病毒灵、VitC。10天后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70次/min,心率较前次减慢,压低的P-R段、上抬的ST段明显改善(见图2)。

  2  讨论

  P-R段压低常见于急性心包炎,并认为是典型心电图表现之一。当心房受累,导致心房电复极异常可致P-R段移位。因为急性心包炎心房肌损伤电流方向朝向右上,故ECG表现aVR 导联P-R段抬高,而Ⅱ、Ⅲ、aVF和V5、V6导联P-R段下移,这与ST段偏移相反(ST段aVR下移,而左胸导联ST段抬高)。特征性P-R段改变在急性心包炎中的发生率约82%,应注意识别。急性心包炎类似急性心肌损伤电流出现的ST段抬高,呈持续性。而超早期心梗,变异型心绞痛的ST段抬高是短暂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最显著的特点是心率增快时,上抬的ST段恢复等电位线,且无P-R段下移。该例心电图具有急性心包炎显著特征性改变,及时为临床提供了诊断依据。心肌酶、肌钙蛋白检测结果正常,可能系心肌线粒体未遭破坏及患者及时就医相关。

  本次心电图检测欠缺处:未做体位变换,取坐位身体前倾,心包炎患者会觉胸痛加重。另外嘱患者过度换气,使上抬的ST段下移,以资鉴别早期复极综合征。
   
  (本文图片见附页2)(略)

  (编辑:张  扬)

  作者单位: 222023 江苏连云港,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袁美中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