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中药治疗糖尿病导致不完全肠梗阻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因欲行眼科手术,术前检查发现血糖较高,空腹血糖达18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服用“达美康”等药物治疗,未曾监测血糖。近1周以来出现明显纳差遂停服西药,当地诊所予以“养胃、降糖”中药治疗,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全腹游走性胀痛,仍然坚持服中药,由于症状进一步加重,特来我院就诊。(2)2型糖尿病。考虑为结肠......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2岁。因“多饮多食1年余,加重3天伴呕吐、腹痛”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食,但症状较轻一直未予诊治。因欲行眼科手术,术前检查发现血糖较高,空腹血糖达18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服用“达美康”等药物治疗,未曾监测血糖。1个月前上述症状渐进性加重,并逐渐消瘦。近1周以来出现明显纳差遂停服西药,当地诊所予以“养胃、降糖”中药治疗,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全腹游走性胀痛,仍然坚持服中药,由于症状进一步加重,特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无家族类似病例及遗传病史。入院查体:T 37.5℃,P 100次/min,R 18次/min,BP 16.5kPa。面容消瘦,表情痛苦,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扩大,律齐,全腹中度压痛,无反跳痛及包块,肠鸣音活跃,肛门指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6×109/L、GRA% 90.7%;尿常规:尿糖(±)、蛋白(2+)、酮体(±);大便常规:红色黏液便、WBC 0~1个/HP、RBC 1~2个/HP;空腹血糖15.6mmol/L;尿素氮14.7mmol/L、肌酐96 μmol/L。入院诊断:(1)腹痛原因待查;(2)2型糖尿病;(3)原发性高血压。入院当晚患者腹痛呈阵发性加重,述有“气块”在腹内窜动,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液体,查体:脐以上叩诊鼓音明显,脐以下叩诊正常,听诊肠鸣音腹痛发作时活跃,腹痛间歇期明显减弱。急行腹部X线检查示:立体示:右上腹及中腹部见多个3~10cm液平面,除左上腹外,均有较多散发的小液平;卧位示:乙状结肠近侧结肠有肠腔内积、胀气。考虑为结肠不完全梗阻。给予开塞露纳肛,排出大量气体及少量干燥粪便后腹痛好转。至次日晨再次出现腹痛、呕吐,予以持续胃肠减压。共引流出黄绿色胃内容物约1000ml,其间可见黄绿色颗粒样物体。辅以给予抗感染、补液等相关治疗4天后,腹痛、腹胀消失,拔除胃管后进流食耐受好。经进一步调整血糖、血压至理想水平,病情平稳、恢复,住院治疗20天出院,随访3个月一切正常。

  2  讨论

  祖国医学利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即消渴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优秀的古方、验方。但当前社会上不良媒体大肆宣传某些中药的“神奇”疗效,甚至可以治愈糖尿病这一终身性疾病。使很多患者上当受骗,丧失了治疗的大好时机。不但增加了糖尿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且增加了住院治疗的时间和费用,给患者带来了多重负担。本例患者所服用的中药主要成分为参苓白术散(药方为患者提供),有益气健脾、和中止呕的功效,但此药以补气药为主,理气行气药少,且患者体虚不受补,故抑制胃肠蠕动,肠气郁积,产生了不完全性肠梗阻。因此中医应当加强辨证,因病施治,不能盲目地一把抓,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为患者服务。

  糖尿病本身即常伴胃肠道功能障碍,其发病原因有高血糖、电解质紊乱、肠系膜微循环病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异常等。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自主神经病变,Quigle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胃肠运动异常既有排空延缓者,又有排空加快者,因此采用“糖尿病性胃肠病”一词可能比“胃轻瘫”一词更为合适[1]。本例患者确诊糖尿病1年来未曾正规服药,血糖控制不佳,导致了左眼视物模糊、微量蛋白尿等并发症,故不完全肠梗阻也可能由患者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所导致。通过本例说明,今后遇到类似疾病要不失时机的加强教育力度。应帮助患者正规服药,合理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实现糖尿病治疗中的三步曲。

  【参考文献】

  1  张蕙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833000 新疆乌苏,解放军第15医院内科
   
  (编辑:刘  俊)

作者: 唐海平,苏小玲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