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糖尿病性心脏病76例的心电图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患者所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病、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本文就近年来诊断为糖尿病,同时并发或伴发心脏病的76例住院患者的123份异常心电图做一分析研究。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糖尿病合并或伴发心脏病患者,男45例,......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患者所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病、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本文就近年来诊断为糖尿病,同时并发或伴发心脏病的76例住院患者的123份异常心电图做一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糖尿病合并或伴发心脏病患者,男45例,女31例,年龄30~76岁,平均(51.6±10.76)岁,病程4~38年,平均(17.5±6.0)年。本组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4例,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2例,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尿糖阳性、药物对糖耐量的影响以及继发性糖尿病。

  1.2  异常心电图改变  76例患者先后共检查心电图135例次,其中正常心电图12例次,异常心电图123例次,对于同一患者先后出现相同的心电图改变者,只取其中的一份,有不同改变者,则全部取之。在123例异常心电图中,ST-T段呈心肌缺血型改变(相邻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05mV,T波倒置)34例次,窦性心动过速18例次,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4例次,ST段呈心肌损伤型改变(相邻导联ST段弓背抬高≥0.10mV,或同时伴镜面导联ST段下移)10例次,左心室肥大10例次,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次,心肌梗死8例次,心房颤动5例次,房室肥大5例次,Ptfv1≥0.04mm·s 4例次,室性心动过速4例次,不定型的室内传导阻滞1例次,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次。

  2  讨论

  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是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代谢紊乱,在此基础上所发生的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植物神经病变所致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以上资料说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有着“多样性”的特点。本组病例以ST-T段呈心肌缺血型改变的发生率居于首位,共有34例次,占异常心电图比例的27.6%,ST段呈心肌损伤型改变10例次,心肌梗死8例次,3项共计52例次,共占异常心电图比例的42.3%。数据表示糖尿病常合并或伴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2]:(1)糖尿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力增强,血小板存活时间缩短;(2)高血糖能破坏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容易造成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3)糖尿病可加重血管壁脂质的沉积;(4)糖尿病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5)高胰岛素血症能诱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人的尸检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累及支数较多,而且心肌内小冠状动脉管壁增厚者明显增加[3]。窦性心动过速18例次,占异常心电图比例的14.6%。糖尿病病人凡休息状态下心率>90次/min者,应疑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等因素而导致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其中植物神经病变较常见,糖尿病早期迷走神经可受累,导致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灶性坏死等损害,称之为糖尿病性心肌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其中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为其高危因素,所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是减少冠心病的途径之一;再者,对于冠心病伴有“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应排查糖尿病,以免漏诊原发病。

  【参考文献】

  1  施曼珠.糖尿病与心脏病.中华内科杂志,1995,34:581.

  2  张宁仔,胡少文,郭瑞林.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84-192.

  3  王瑞萍,钱贻简,陈曼丽.老年人糖尿病心脏的临床及病理改变.中华内科杂志,1998,37:677.

  (编辑:丁剑辉)

  作者单位: 016000 内蒙古乌海,乌海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作者: 赵丽君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