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门诊老年患者心电图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心电图临床特点,从心电图指标中探讨人群心脏改变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分析1000例老年及青年人非心血管病症门诊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结果两组人群心电图在异常心电图、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心电轴偏移差异有显著性,老年人心电图更为复杂多样。结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电图临床特点,从心电图指标中探讨人群心脏改变规律。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分析1000例老年及青年人非心血管病症门诊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结果  两组人群心电图在异常心电图、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心电轴偏移差异有显著性,老年人心电图更为复杂多样。结论  老年患者心电图显著差于青年人,对非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病变。

  【关键词】  老年人;心电图;临床特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非心血管疾病门诊患者中往往隐匿有心脏病患者,由于门诊分类人员经验不足,一些包括心肌梗死这样的严重心脏病患者也可能流入其他专科诊室。本组资料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总结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3年间1000例非心血管疾病门诊老年患者心电图改变,并以1000例同期非心血管疾病门诊青年人心电图作为对照,探讨老年患者心电图特征,以期指导门诊临床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0例老年患者(老年组),年龄60~98岁,平均71.2岁;男466例,女534例。所有患者均系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非心血管疾病门诊患者。1000例青年人对照组(青年组)选择同期非心血管疾病门诊患者,其中男522例,女478例,年龄20~35岁,平均27.6岁。

  1.2  方法  设备采用美高仪2.0心电工作站,全部心电图常规描记12导联,心率由工作站计算机自动测算,图形由具有10年以上专职心电图主管技师或副主任技师阅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统计分析软件,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心电图比较见表1。

  表1  老年组、青年组心电图对照表  (略)

  注:P<0.01;其他异常包括T波高尖、QT延长、短P-R、U波改变等非特异性改变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样本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心电图检查目前仍然是各类心脏疾病最重要的筛选性检查,除了可以识别出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脏缺血性疾病外还对诊断心房、心室肥大、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病有所帮助[1]。对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估计、对电解质代谢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及低血钙诊断、对危重病人监护及监测一些药物治疗后对心肌是否影响都有积极帮助。老年患者的心脏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递增,在临床工作中要给予足够重视。
   
  本文统计结果显示,老年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8.3%,高于正常人群普查结果(约15%)[2],青年组则和正常人群相近,前者可能和样本误差有关。老年患者心脏疾病发病率与年轻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疾病谱及危重程度上也差异有显著性。老年患者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最常见(10.3%),占第二位的是左前束支传导阻滞,提示以器质性病变为主。青年组则以窦性心动过缓最常见(2.6%),窦性心动过速次之,多为功能性改变。

  资料显示[3~5],中老年人群心脏生理发生明显改变,这些改变包括心肌纤维萎缩,胞核增大、心脏瓣膜钙化、窦房结及传导系统自律性、传导性降低,窦房结、节间束及其周围区域的胶原纤维局灶性增厚和脂肪浸润、起搏细胞减少、结蒂组织增多。同时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缺血性病变都对心电生理产生直接影响。

  在统计老年心电图时发现1例急冠病例,患者以腹痛、上腹部不适就诊消化内科,经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最后确诊为急冠。

  因此非心血管临床医生在处理专科疾病的时候应该关注患者心脏情况,避免误诊漏诊和不恰当使用药物。一些专家建议门诊老年患者心电图检查应该列为常规,本组数字支持这样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six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Arch INT Med,1997,157:2413-2446.

  2  应菊英.关于中年教师身体健康的思考.职业与健康,2002,18(8):25-26.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50.

  4  Toyoshima H, Park YD, Lshikawa T. Effect of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on  conduction velocity of activation front in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 Am  J Cardiol,1982,49:1938.

  5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90-95.

  (编辑:卫  东)

  作者单位: 541002 广西桂林,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

作者: 曾丽红,冯小艳,杜鹃,林鸿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