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期

院前急救死亡238例回顾性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死亡的相关因素与死亡的关系,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对2001年6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的238例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中各环节、各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现场死亡32例(13。结论院前急救成功与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开始时间、抢救措施、室颤识别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死亡的相关因素与死亡的关系,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  对2001年6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的238例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中各环节、各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现场死亡32例(13.4%)。院内出车至救护车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5min左右。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处置率低于5%。死因中以交通事故(25.6%)、其他机械损伤(15.4%)和脑血管病(13.2%)排列前3位。结论  院前急救成功与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开始时间、抢救措施、室颤识别时间、电除颤、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及原发病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院前急救;相关因素
  
    为进一步探讨院前急救死亡的各相关因素与死亡的关系。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院前急救死亡病例238例,对其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最大限度降低院前急救的死亡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1年6月~2005年6月接诊收治的、未办理入院手续、在现场和急诊科抢救死亡的病人238例,男126例(52.9%)、女112例(47.1%),年龄2天~89岁,平均35岁。从出诊到到达现场时已死亡32例(13.4%),120出诊接入急诊科163例(68.5%),家属或同事送入急诊科43例(18.1%)。

  1.2  238例死因情况 

  见表1。表1  院前死亡谱(略)

  2  结果

  2.1  死亡原因分析 

  本组院前急救死亡238例,其中现场死亡32例(13.4%)。从表1可见,死因中以交通事故、其他机械损伤和脑血管病为前3位,占本组的54.2%。交通事故中又以特重型颅脑损伤或合并胸腹联合伤、多发性骨折造成死亡为主。

  2.2  抢救情况 

  现场行简单包扎、固定、输液、吸氧等基本措施166例(69.7%)。现场描计心电图107例(45.0%),胸外按压56例(23.5%),气管插管21例(8.8%),电除颤12例(5.0%),面罩球囊通氧91例(38.2%)。

  2.3  出车时间 

  救护车出车至接病人返院,平均30min左右,其中院内反应3~5min,到达现场用时10min左右,现场处理时间10~15min,返院平均用时5~10min左右。

  3  讨论

  我院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占所在地人员的80%以上,外来务工人员中以20~35岁农村青壮年为主,文化层次和交通意识较差。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和人员交通安全意识差,是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交通意识是降低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措施。

  现场简单包扎、固定、止血、输液、吸氧等基本处置率较高,而气管插管、电除颤处置率低,与动手操作能力差和熟练程度不高有关。部分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操作中基本生命支持的ABC做的不规范,极大地影响心肺复苏效果[1]。因此,要加强心肺复苏的标准化训练。定期考核专业技术水平,做到人人过关。对从事急诊急救的医务人员,实行技术工作准入制。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时开展胸外按压,可为院前急救赢取时间,加强全民急救意识的普及亦显得尤为重要。

  本组病例到达现场的出诊时间平均约15min左右,与院前急救的“黄金8分钟”[2]相差甚远。究其原因:(1)对事发地点环境不熟悉,地点描述不准确;(2)部分病人没有联系电话等背景资料;(3)少数地区急救半径偏大;(4)交通阻塞;(5)部分医务人员和司机急救意识不强。

  我院120负责全镇20多万人的院前急救、复苏。院前急救还基本上停滞在对病人的搬运上,只是将越来越多的病人转运到急诊科。而复苏成功率最高的地方是手术室和ICU。建立院前-急救-ICU紧密链显得尤为重要[3]。本组资料显示交通事故、其他机械损伤和脑血管病死亡占前3位,迅速准确评估病情,在“新黄金1小时”内,在ICU和手术室,优先处理复苏和开展急诊手术是减少创伤死亡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加大对急诊急救体系的投入。

  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要培养心肺复苏的专业队伍,强化急救人员的急诊意识,加强心肺复苏的标准化训练。完善急诊医疗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保证院前-急诊-ICU通道通畅,使生命支持的生存链在早期得到切实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春晓.目前心肺复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5):362-363.

  2  邵孝洪.现代急诊医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6-55.

  3  沈伟锋,干建新,江观玉.以“三环理论”为指导建设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595-597.

  作者单位: 510850 广东广州,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医院

  (编辑:杨熠)

  (收稿日期:2005-12-05) 

作者: 陈建华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