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成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13例,占65%。非手术治疗19例,1例植入过滤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13例,占65%;非手术治疗19例,1例植入过滤器。结论  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防止肺栓塞(PE)发生。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limb,DVT)是较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我院内、外科自2000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0例,现就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6~78岁,右下肢10例,左下肢5例,混合性5例,植入滤器10例;发病时间3h~7天不等,1~3天最多。

  1.2  相关危险因素  骨折史5例,妇科腹部、盆腔手术5例,脑梗死长期卧床3例,慢支肺气肿1例,其中伴高血压12例,糖尿病5例。

  1.3  诊断与治疗  20例患者全部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其中2例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全部进行抗凝等非手术治疗,治疗5~7日,肿胀消退,疼痛消失多普勒超声证实血管已通为有效,肿胀消退,疼痛减轻为好转,肿胀无缩小疼痛无缓解,多普勒超声证实未通为无效。

  1.4  结果  全部行非手术治疗,1例行滤器植入术,有效17例,好转3例。

  2  讨论

  2.1  病因  目前DVT形成三大因素,即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得到普遍公认,有许多因素可使DVT发病率增加,主要有年龄、肥胖、静脉血栓病、静脉曲张、凝血机制异常、手术创伤、长期卧床、吸烟、糖尿病、肺心病等,对有以上危险因素患者手术后尽量少用止血药,对需静脉穿刺者,尽可能避免下肢深静脉穿刺。鼓励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或行肢体功能锻炼,对于脑血管意外等无法活动者,应帮助其行踝部跖屈活动,必要时对高危人群给予祛血小板聚集治疗或抗凝治疗。

  2.2  诊断  DVT诊断根据突发性下肢肿胀、皮温改变等临床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再结合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进一步行静脉造影,易于诊断,早期诊断DVT非常重要,早期诊断明确可给予溶栓等治疗手段,可防止肺栓塞发生。因为造影检查为有创检查,还可有造影剂肾病的危险,故多普勒超声检查是DVT的最佳诊断方法。

  2.3  治疗  目前对DVT的治疗方法有很大争议,以往认为手术治疗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但本组采用非手术治疗疗效显著,20例均给予:(1)首次尿激酶20万u静推,100万u静滴,第二日给予40万u尿激酶静滴5~7日;(2)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静滴,或香丹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滴;(3)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续5~7日,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前给予华法令2.5~5mg/qd,连续2日后INR2—3连用6个月;(4)部分病例加用玻立维75mg qd治疗2个月;(5)同时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糖、对已发病3~5h的患者尽早溶栓,溶栓后6h内症状全部改善,所以及时溶栓、抗凝、祛聚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于基层医院,偏远地区的医院,积极治疗能预防肺栓塞发生,肺栓塞的治疗也是强调早期溶栓、抗凝,在基层医院应大力推广DVT、PE的溶栓抗凝治疗。

  总之,对DVT并没有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溶栓抗凝治疗不但可减轻DVT并发症,还可以预防肺栓塞发生,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单位: 834700 新疆塔城,塔城市人民医院内二科

  (编辑:乔  晓)

作者: 马军 阿吉 杨杰林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