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咳嗽性晕厥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咳嗽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咳嗽导致晕厥却极少见。2005年7月我科接诊咳嗽性晕厥患者1例,因相应文献少,现将病案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供临床商榷参考。1病历摘要患者,男,46岁,因“间歇性剧咳伴晕厥20余天”入院。自起病以来咳嗽痰少色白,无畏寒、发热、胸痛、心悸、气促,也无眩晕耳鸣,当阵发剧咳即感思维空白,一过......

点击显示 收起

     咳嗽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咳嗽导致晕厥却极少见。2005年7月我科接诊咳嗽性晕厥患者1例,因相应文献少,现将病案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供临床商榷参考。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6岁,因“间歇性剧咳伴晕厥20余天”入院。自起病以来咳嗽痰少色白,无畏寒、发热、胸痛、心悸、气促,也无眩晕耳鸣,当阵发剧咳即感思维空白,一过性朦胧,躯体升腾感,随即意识丧失,约10~20s后能自行恢复。发作期间无痉挛抽搐和口吐白沫、斜视、自伤现象,也无两便失禁,恢复后无明显不适感。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和外伤史。吸烟30支/d×25年。查体:BP 126/74mmHg,P 84次/min,T 36.4℃,R 18次/min,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5.5×109/L,N 0.65,L 0.35,RBC 4.15×1012/L,Hb 128g/L,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正常范围。X线胸片示支气管炎。颅CT正常,ECG、EEG无异常发现。颅TCD示脑血管弹性略低,血流轻度减慢。纤支镜检见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明显,考虑支气管炎。痰涂抗酸菌阴性。入院诊断:支气管炎,晕厥待查(咳嗽性晕厥?)。入院第1周口服必嗽平、虎耳草素、茶碱缓释片等解痉平喘药,静点氨苄青霉素3g,2次/d,效果不理想,仍有咳嗽晕厥症状。第2周停用止咳平喘药,在抗感染基础上给予维生素K310mg肌注2次/d,咳嗽减轻,晕厥症状消失,用药1周病情稳定后出院,回访无晕厥再发。

  2  讨论

  咳嗽性晕厥(cough syncope)是咳嗽诱发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剧咳导致胸腔压力增加,妨碍静脉回流,使心输出量减少造成脑缺血。也有学者认为是咳嗽时脑脊液压力骤升,对大脑产生冲击振荡所致[1]。咳嗽是诱因,晕厥是结果。首先要明确的是咳嗽的原因,并排除脑器质性病变,给予针对性治疗。咳嗽减轻,晕厥症状即能消除。

  2.1  咳嗽原因  除呼吸、循环系统常见病理因素外,应注意排除以下原因。

  2.1.1  哮喘性咳嗽  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哮喘,而气喘胸闷症状及肺哮鸣等典型体征缺如,且对于止咳药物效果不佳的可疑患者,可通过气道扩张试验即吸入短效β2受体激活剂后,观察FEV1、PEF增值情况明确诊断;而激发试验虽有助诊断,但可能使哮喘骤发。从循证医学诊疗效应观点出发,给予解痉平喘药物试验性治疗则方便、安全、可靠。根据治疗效果可以鉴别诊断;本例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1周症状未能改善,故可排除哮喘性咳嗽。

  2.1.2  食管反流性咳嗽  患者通常有反酸、嗳气、胸骨后灼热感。机制是食管H+浸润扩散,激惹邻近气管黏膜下迷走神经末梢引起咳嗽,如有条件可行胃镜检查或食管pH值测定可明确诊断。无条件的疑似患者,可给予抗酸剂和胃动力促进药治疗,观察能否缓解咳嗽而确定诊断。

  2.1.3  鼻后滴注综合征  患者因鼻咽后壁炎症刺激咳嗽,咽后壁检查可见黏液附着呈卵石样形态,专科处置后咳嗽减轻。

  2.1.4  感染后咳嗽  呼吸系统感染经足量、全程规范性治疗后,患者仍咳嗽,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应作为考虑因素。临床认为病原微生物匿居或其炎性介质释放,刺激呼吸道产生咳嗽,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配合甾体抗感染药或抗过敏药能改善症状。

  2.2  晕厥  咳嗽诱发的晕厥,属血管运动功能失调。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一般呈良性表现,突出症状为先兆性剧咳,随即产生一过性短暂意识丧失,均能自行恢复,无明显后遗症状,应注意与以下情况鉴别。

  2.2.1  心源性晕厥  既往有基础心脏病史及心脏异常体征,结合心电图、心脏B超、X线胸片等辅助检查,可提供确诊线索。

  2.2.2  脑器质性神经血管疾病性晕厥  可有中枢神经异常表现,颅CT、MR、脑电图及脑血流图、血管造影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文献报道,颈内动脉管腔狭窄至少超过90%,才能明显影响脑血流而产生晕厥[2]。本例患者颅TCD、CT、EEG并无明显变化,且咳嗽与晕厥却有明显因果关系,故患者晕厥不能以脑血管病变作为主因。
2.2.3  其他  如癔症、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也应注意排除。

  2.3  治疗  当确认呼吸道感染性咳嗽导致晕厥后,抗感染、止咳、改善脑微循环为基础治疗方案。需指出的是,本例患者使用常规止咳药(未用可待因)不能控制阵发性剧咳时,借鉴维生素K治疗小儿百日咳的经验启示[3],给予患者肌注维生素K310mg 2次/d收到良好效果。作用机制认为维生素K能减轻呼吸道黏膜点状出血和静脉淤滞,缓解呼吸道炎症刺激性咳嗽,亦有学者认为维生素K虽不能直接作用于病源菌,但与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从而抑制病源菌[4]。本例患者纤支镜检查显示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明显,具有类似表现,针对性使用维生素K,说明对咳嗽确有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山医学院.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2版.广州:人民卫生出版社广州分社,1976,759.
2  隋邦森.脑血管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6.

  3  陈冠荣,周培恩.老药新用,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54.

  4  王起凤,谢文鹏,王玉祥.维生素K对平滑肌的作用及应用.临床医学杂志,1986,2(2):108.

  作者单位: 410001 湖南长沙,长沙市第七医院

  (编辑:夏  琳)

作者: 张凯师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