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6期

中药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2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免疫异常疾病。1一般资料全部144例均为住院患儿,随机分为2组:即中药组和病毒唑组。中药组72例,男32例,女40例。3治疗方法病毒唑与中药治疗组各7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免疫异常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或以某个器官表现突出。现将我院对近5年来收治的144例IM患者所做的中西药疗效比较观察的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144例均为住院患儿,随机分为2组:即中药组和病毒唑组。中药组72例,男32例,女40例;年龄8~14岁,其中1岁内20例,1~3岁28例,4~7岁12例,8~14岁12例。病毒唑组共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2~14岁,其中1岁以内18例,2~3岁24例,4~7岁14例,8~14岁16例。发病季节:12月份发病3例,其余均在2~7月份。

  1.2  临床表现  发热144例,咳嗽72例,呼吸困难16例,嗜睡6例,呕吐20例,腹泻10例,惊厥6例,黄疸4例,咽部充血及扁桃体肿大130例,淋巴结肿大109例,肺部湿啰音58例,肝肿大96例,脾肿大141例,皮疹84例。末梢血中异型淋巴细胞>10%者60例,>20%者84例,嗜异性凝集试验效价>1∶64者110例。

  1.3  治疗方法  病毒唑与中药治疗组各72例。病毒唑用法:100mg/(kg·d),加5%葡萄糖液静滴,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中药治疗组方剂:黄芪10g,黄芩10g,青黛10g,丹皮g,紫草10g,莪术10g,当归10g,桃仁10g,川芎10g,赤芍10g,柴胡15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分2~4次口服,疗程5~7天。病情重者酌情给予对症治疗,但均不用抗生素和激素。

  1.4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体征恢复平均时间  (略)

  从表1看出,中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病毒唑组,治愈时间提前3.6天,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

  2  讨论

  一般认为,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症状较典型;而年幼儿感染可呈不显性或引起非特异性疾病,如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炎[1]。而我院观察IM在年幼儿并非少见。全部144例中3岁以内占62.5%。年龄越小其临床表现越复杂[2]。本资料有52例具备2种以上并发症,如肺炎、肝炎等,均为3岁以内婴幼儿。故对婴幼儿期IM应予以重视。另外,本病可引起全身多脏器的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如肝、脾、心、肾、中枢神经及皮肤等。早期易误诊,故对可疑病例适时查找末梢血中的异型淋巴细胞,对诊断本病实属重要[3,4]。

  中药组的疗效优于病毒唑组是因为方剂中的黄芩、青黛、莪术具有抗病毒和抗细菌的双重作用。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病例,疗效肯定,较病毒唑组单纯抗病毒作用好,且柴胡、紫草、丹皮、黄芩兼有解热作用。故中药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比病毒唑组快。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减少渗出,所以肺湿啰音吸收快。当归、桃仁有消炎、镇静及改善微循环作用,因而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体征恢复。我们认为,在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的情况下,应首选中药方剂。

  【参考文献】

  1  贾句力,周玲,杨跃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1例.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22-125.

  2  郑玲玲,刘泉波,刘作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4例临床分析.四川医学,2000,21:790-792.

  3  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2-358.

  4  Taga K, Taga H, Tosato G. Diagnosis of atypical cases of infectious mononaclesosis.Clin Infect Dis,2001,33:83-88.

  (编辑:宋  晓)

  作者单位: 163461 黑龙江大庆,大庆市第二医院

作者: 王玉华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