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7期

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CT、MR特征及临床分析(附24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所致脑干、小脑、枕叶梗死是临床上已普遍认识的现象,梗死后临床上CT、MR在同一病人身上对照检查,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报道较少。本组将24例CT、MR所见结合临床表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999年7月~2006年3月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8例,选择24例有CT、MR图像对照的病人,结合临床进行讨论,男......

点击显示 收起

    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所致脑干、小脑、枕叶梗死是临床上已普遍认识的现象,梗死后临床上CT、MR在同一病人身上对照检查,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报道较少。本组将24例CT、MR所见结合临床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9年7月~2006年3月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8例,选择24例有CT、MR图像对照的病人,结合临床进行讨论,男19例,女5例;年龄40~74岁,平均57岁。24例患者进行了51次CT或MR扫描,第1次CT扫描距发病时间平均为47h,MR复查时间为5~31天,平均18天。梗死的部位以脑桥多见,其次为小脑、枕叶。

    1.2  危险因素及诱因  高血压病人18例(高血压病史≥10年8例,≥20年10例),冠心病3例,风心病房颤1例,糖尿病8例。静态中患病6例,动态中患病15例,下棋、看报中4例,看电影、电视后7例。

    1.3  症状与体征  头昏者9例,枕部头痛者6例,眩晕者15例,步态不稳者11例,倦睡感者7例,视觉障碍者7例,肢体无力者9例,偏身及面部麻木者14例,眼位异常者3例,眼球震颤者6例,展神经不全麻痹者3例,面神经麻痹者1例,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者1例,共济失调轻偏瘫者3例,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者2例,病理征阳性者14例。

    1.4  CT及MR扫描  24例病人行CT检查,其中报告13例未见异常,11例发现异常病灶。在CT报告13例未见异常病例中,例4、例9、例11相距5天后行MR检查。MR显示轴位和矢状位见脑桥点状P/D和T高信号灶,TWI呈等信号。提示亚急性缺血灶。例3、例7、例14、例18检查相距15天,MR显示脑桥左侧点状缺血灶。例1、例6检查相距28天,MR显示脑桥左侧及右侧小脑梗死灶。例5检查相距50天,MR显示右小脑梗死灶。

    核磁共振检查24例,患者全部有异常改变。脑干为主者18例(其中脑桥左侧点状缺血灶12例;左侧脑桥及尾状核头部梗死6例)。小脑梗死者5例,小脑及枕叶梗死者1例。

    2  讨论

    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系指椎基底动脉或其分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干、小脑或枕叶的缺血性软化、坏死。本病表现复杂,且同时合并有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的原因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而致管腔缩窄,又由于动脉内膜变性而形成血栓,或者在全身血压变动的情况下使高度狭窄的椎基底动脉供血区严重缺血而致梗死。本文报告了脑CT扫描假阴性率占对照组的52.2%,应引起重视。目前MR尚没有普及,在临床中如何利用有限条件正确判断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引起脑干、小脑梗死,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为临床诊断依据:(1)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者突然出现眩晕、复视、恶心、呕吐、视物发暗、视物变形、倦睡感或步态不稳者;(2)先后出现两侧肢体瘫和假性球麻痹者;(3)头昏、眼球震颤、面部、肢体麻木无力,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病理征阳性;(4)脑神经损害或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小脑共济失调的某一组体征;(5)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压迫所致者。脑干梗死出现的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取决于有效循环的速率,以及是否存在远端的梗死、梗死灶的范围等。若不出现远端梗死,梗死灶范围不大,且有足够的对侧椎动脉供血者则病情较轻,临床分析病情中不要忽视这个问题。核磁共振对小脑、脑干内部疾病的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T。MR可避免由于颅骨伪影影响脑干病变的发现,为病症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255400 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商  洁)

作者: 田明博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