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9期

急性胃扩张临床诊治16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急性胃扩张(acutegastricdilatation)是指短期内由于大量气体和液体积聚,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的高度扩张而致的一种综合征。笔者临床诊治16例,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2005年诊断为急性胃扩张病人共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胃扩张(acute gastric dilatation)是指短期内由于大量气体和液体积聚,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的高度扩张而致的一种综合征。通常为某些内外科疾病或麻醉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笔者临床诊治16例,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2005年诊断为急性胃扩张病人共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4~46岁,平均35岁。短时间内进食过多4例,手术并发症12例。

  1.2  临床表现  大多起病缓慢,迷走神经切断术者常于术后第2周开始进流质饮食后发病。主要症状有腹胀、上腹或脐周隐痛,恶心和持续性呕吐。呕吐物为混浊的棕绿色或咖啡色液体,呕吐后症状并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碱中毒,并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手足抽搐、血压下降和休克。突出的体征为上腹膨胀,可见毫无蠕动的胃轮廓,局部有压痛,叩诊过度回响,有振水音。脐右偏上出现局限性包块,外观隆起,触之光滑而有弹性、轻压痛,其右下边界较清,此为极度扩张的胃窦,称“巨胃窦症”,是急性胃扩张特有的重要体征,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有力佐证。本病可因胃壁坏死发生急性胃穿孔和急性腹膜炎。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液浓缩、低血钾、低血氯和碱中毒。立位腹部X线片可见左上腹巨大液平面和充满腹腔的特大胃影及左膈肌抬高。

  1.3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腹部X线征象,诊断一般不难。手术后发生的胃扩张常因症状不典型而与术后一般胃肠症状相混淆造成误诊。此外,应与肠梗阻、肠麻痹相鉴别。肠梗阻和肠麻痹主要累及小肠,腹胀以腹中部明显,胃内不会有大量积液和积气,抽空胃内容物后对患者也不会有益,X线平片可见多个阶梯状液平。

  1.4  治疗方法  暂时禁食,放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代谢平衡失调。低血钾常因血浓缩而被掩盖,应予以注意。病情好转24h后,可于胃管内注入少量液体,如无潴留,即可开始少量进食。如无好转则应手术。过度饱餐所致者,胃管难以吸出胃内容物残渣或有十二指肠梗阻及已产生并发症者亦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一般以简单有效为原则,如单纯胃切开减压、胃修补及胃造瘘术等。胃壁坏死常发生于贲门下及胃底近贲门处,由于坏死区周围炎症水肿及组织菲薄,局部组织移动性较差,对较大片坏死的病例,修补或造瘘是徒劳无益的,宜采用近侧胃部分切除加胃食管吻合术为妥。

  1.5  结果  治疗效果满意,16例患者均获痊愈。

  2  讨论

  急性胃扩张的病因可归纳为某些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因素,均可并发急性胃扩张,如创伤、麻醉和外科手术;胃扭转、嵌顿性食管裂孔疝等疾病状态;各种外伤产生的应激状态和短时间内进食过多等。近代外科在腹部大手术后多放置胃管,术后多变换体位,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急性胃扩张发生率及病死率已大为降低。

  (编辑:宋  晓)

  作者单位: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作者: 王明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