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9期

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早期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口服解毒化瘀汤,对照组20例口服茵栀黄。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显效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口服解毒化瘀汤,对照组20例口服茵栀黄。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显效对照组(P<0.05);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BIL、ALT、GLB明显降低,ALB、PTA升高,与对照组比较,TBIL、ALB、PTA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解毒化瘀汤能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改善症状、体征及生化指标。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解毒化瘀汤
   
  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早期是在原有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基础上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早期诊断标准(血清总胆红素>10倍,凝血酶原活动度30%~40%,或经病理学证实。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本病发病急、传变快、病死率高,若不及时治疗,随时可危及生命。如何有效、安全、经济地治疗本病,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我科于2000年10月~2005年12月,以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期26例,并以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比较,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变化,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源于湖南中医学院附一医院肝病中心的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早期的诊断标准。

  共观察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解毒化瘀汤组)和对照组(茵栀黄组)。其中治疗组26例,男23例,女3例,年龄24~58岁,平均(34.83±14.23)岁,病程2~16年,平均(33.98±46.14)个月。对照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23~57岁,平均(36.24±13.45)岁;病程3~15年,平均(38.48±48.98)个月。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病程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古拉定、促肝细胞生长素静滴,口服乳果糖,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酌情补充血浆白蛋白、新鲜血浆等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解毒化瘀汤,方由赤芍、丹参、郁金、茵陈、田基黄、蛇舌草、大黄、枳壳等12味药组成,制成饮品(由我院药剂科提供),每包150ml,1包/次,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茵栀黄(北京第四制药厂生产,10ml/支),20ml/次,每次2支;30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安全性观察  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常规体格检查:体重、血压、脉搏;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电解质,均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1.3.2  主要临床症状、体征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进行登记,观察其变化。

  1.3.3  肝功能及PTA检测  包括TBIL、ALT、ALB、GLB、PTA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抽血检查1次。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TBIL、ALT、ALB、GLB、PTA均接近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TBIL、ALT、GLB、PTA明显下降,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TBIL、ALT、ALB、GLB、PTA未降或升高,症状体征无缓解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均用SPSS 11.0版统计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10例。两组经Ridi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比较  (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肝功能及PTA的变化  见表2。

  表2  肝功能及PTA疗效分析  (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属于中医“急黄”、“疫黄”的范畴,其病因病机是湿、热、毒、瘀侵入营血。解毒化瘀汤由湖南省名老中医谌宁生教授根据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制定的处方,该方由赤芍、丹参、郁金、田基黄、茵陈、白花蛇舌草、枳壳、大黄、木通等药组成,在我院传染科使用10余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中赤芍、丹参、郁金清热凉血,活血止血,使血脉通,瘀散结消,血不妄行;《药品化义》曰:赤芍能“泻肝火”。田基黄、茵陈清热利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枳壳理气解郁而利胆,大黄、木通,通腑泻火,使湿热毒瘀从大小便分消,病邪得去。《本草纲目》曰:“大黄乃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泻血分伏火要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之”。全方贯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治法,治其根本,防其传变。

  大量药理学及临床实践证明:赤芍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浆血栓素B2,改善微循环,恢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血液供应,加速胆红素的排泄[1]等功能。茵陈具有扩张胆管,加快胆汁排出,帮助消化,扩张血管,改善肝内循环,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2]等功能。生大黄能显著降低慢性重型肝炎体内的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3],并能降低急性肝衰大鼠的内毒素水平[4]。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活血通瘀,改善门静脉和肝内血流量,防止微血管内凝,促进纤溶功能,减少病变部位缺血状态,丰富肝细胞营养和活化肝细胞,加速病灶的修复等作用[2]。

  解毒化瘀汤可降低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5]和促进HBV-DNA及HBeAg阴转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6],故解毒化瘀汤能安全、经济、有效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早期,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汪承柏,贺江平.凉血活血中药对急慢性肝炎伴胆汁淤积的病理修复——附63例报告.中华传染病杂志,1992,10(4):231-232.

  2  叶维法.临床肝胆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49,647.

  3  饶日春,郑瑞丹,林福地,等.生大黄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2):887.

  4  张秋菊,程慧娟,王成永,等.大黄提取物对急性肝衰大鼠肝性脑病的防治作用.中药材,2002,25(8):573-575.

  5  陈兰玲,胡金满,赵国荣,等.解毒化瘀汤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5):259-260.

  6  熊焰,谌宁生,伍玉南,等.解毒化瘀汤联合苦参素治疗HBV-DNA阳性高黄疸乙型肝炎.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12):1105-1106.

  (编辑:朱兆耘)

  作者单位: 410007 湖南长沙,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作者: 陈兰玲,谌宁生,褚裕义,谢 静,胡金满,阳航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