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0期

幽门螺杆菌致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及现代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幽门螺杆菌致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及现代治疗(pdf)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明显相关。据报道:PU患者的Hp阳性率很高,其中胃溃疡(GU)多为70%~80%,十二指肠溃疡(DU)高达80%~100%,未根除Hp的溃疡病1~4年复发率为50%~90%,而Hp根除后复发率仅为0~10%。本文就Hp致PU发病机制及现代治疗的相关问题做些探讨,现介......

点击显示 收起

  幽门螺杆菌致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及现代治疗(pdf)

    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明显相关。据报道:PU患者的Hp阳性率很高,其中胃溃疡(GU)多为70%~80%,十二指肠溃疡(DU)高达80%~100%,未根除Hp的溃疡病1~4年复发率为50%~90%,而Hp根除后复发率仅为0~10%。本文就Hp致PU发病机制及现代治疗的相关问题做些探讨,现介绍如下。

  1  Hp致PU的发病机制

  Hp是一种寄生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菌,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菌之一。许多研究表明,Hp有着严重的致病性,感染后能导致胃炎及PU。而这主要取决于能产生黏膜损伤和细胞凋亡的Hp毒力因子和机体的炎症反应。

  1.1  毒力因子  Hp菌株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含有CagA基因(细胞毒性相关基因),并表达CagA蛋白和VacA蛋白[1](空泡细胞毒素蛋白),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在临床上会引起PU。Ⅱ型不含CagA基因,不表达CagA蛋白和VacA蛋白,不产生细胞毒素,毒力较小,感染后只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无临床症状;中间型:仅单独表达CagA蛋白或者VacA蛋白。Hp释放很多有害于黏膜上皮的毒力因子,例如:磷脂酶A2和C,影响胃黏膜厌水性保护层;它还含有尿素酶,将尿素转变为氨而刺激上皮引起细胞凋亡,并增加上皮细胞对质子的通透性与中和胃酸。Hp含有多种酶:如过氧化酶、金属蛋白酶、乙醇脱氢酶,可引起细胞凋亡;还可黏附于黏膜,减少上皮生长因子,影响黏膜修复力,其黏附部位主要在细胞间紧密连接,可改变细胞骨架及微结构,并使中性的细胞难以吞噬它;细胞毒素存在于细胞外壁,其可使上皮细胞因空泡形成变形、皱缩,最终死亡;VacA作为Hp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在酸性环境pH作用下,形成环状六或七聚体,通过靶细胞膜上分子质量为140×1000的特异性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结合作用于靶细胞的Na+-K+-ATP酶,使离子蛋白功能紊乱,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并进入靶细胞内诱发细胞溶酶体及内质网损伤,造成细胞空泡变形;而还直接损伤胃黏膜,抑制上皮细胞损伤修复,干扰细胞信号传导,引起细胞凋亡[2]。同时VacA还影响H+-K+-ATP酶,进而影响壁细胞的泌酸功能。CagA菌株与pH有密切关系,80%~90%的患者可分离出CagA菌株。CagA和VacA表达有一定的关系,且含有CagA基因菌株能使宿主胃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白介素-8(IL-8),而IL-8是一种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扩大炎性反应,导致上皮细胞损伤。Hp好黏附于“O”血型者的Lewis B抗原,成为“O”血型患易发生DU的依据;Hp感染者的胃液和胃组织内VitC、VitE、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减低,易发生黏膜损伤。

  1.2  机体的炎症反应  Hp感染后,Hp与宿主相互作用,介导机体对细菌的免疫反应,而导致IL-6、IL-8等一系列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致多种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尤其是IL-8,而中性白细胞移入黏膜组织、浸润,亦与IL-8相关;中性白细胞在吞噬Hp时释放出溶酶体酶及氧自由基,这些细胞因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炎性免疫调节网络,并通过旁分泌、内分泌等途径,作用于B淋巴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使其在胃黏膜局部增殖、分化、激活,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损伤局部组织。IL-8是一种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炎症形成时可引起中性粒细胞趋化和脱颗粒引起黏膜局部炎症,导致PU的发生和发展。感染Hp的患者高毒力菌株血清IL-8的水平高于低毒力菌株及未感染者[3]。

  2  现代治疗

  对于Hp的根除和PU的治疗,国内外报道甚多。单用一种或者二种药物治疗,无论何种组合,根除率低,难以达到临床要求。因为Hp未根除者,77%的患者在1年内PU复发,而Hp根除者复发率仅为1.1%,可见根除治疗的重要性。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以胶体铋(BIS)或质子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其根除Hp率为90%~96%,以BIS+PPI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其根除率达95%以上。

  2.1  三联疗法  (1)PPI三联[4]:PPI与两种抗生素组合;抗生素常用的有克拉霉素(CLA)、阿莫西林(AMO)、甲硝唑(MET)、呋喃唑酮(FZ)。刘文忠等[5]采用兰索拉唑30 mg,qd;CLA 250 mg,bid;FZ 100 mg,bid;疗程1周,Hp根除率达90%以上;Lind T等[6]采用奥美拉唑20 mg,bid;CLA 500 mg,bid;AMO 1000 mg bid,疗程1周,Hp根除率达96%以上;(2)铋三联:BIS与两种抗生素组合,常用的抗生素有MET、AMO、FZ、CLA。刘文忠等学者[5]采用BIS 240 mg bid;CLA 250 mg bid;FZ 100 mgbid;疗程1周;Hp根除率达92.6%以上,有采用BIS 120 mg qid;MET 200 mg qid;AMO 250 mg qid,疗程2周,Hp根除率达86.8%以上[7]。综上所述,可见PPI三联疗法超过BIS三联疗法疗效,国际上倾向于PPI三联疗法为抗Hp的一线方案。

  2.2  四联疗法  以上三联疗法还不能达到根治Hp的理想效果时,采用四联疗法,即标准铋三联:BIS+AMO+MET基础上加PPI,可作为二线药物,疗程1周,使Hp平均根除率提高到96.4%[8]。它是目前唯一可能解决MET耐药并使Hp根除率达95%以上的治疗方案。王吉耀[9]及涂立德[10]采用PPI+BIS+CLA+FZ四联疗法来根治Hp感染,亦取得显著疗效。奥美拉唑20 mg bid,CLA 250 mg bid;BIS 150 mg tid;FZ 100 mg tid疗程10天,Hp根除率可达97.92%[10]。患者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参考文献]

  1  Leunk RD,Johuson PT,David BC,et al.Toyoxic activity in brothculture filtrate of campylobacter pylori.J Med.Microbid,1988,26(3):93.

  2  王美芬,黄永坤,李海林.Hp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6,12(8):469.

  3  童明宏,孙晨光,贺士平.Hp感染患者血清IL-8 TNF-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检验医学,2004,19(2):106-108.

  4  胡品津.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现代观点和临床应用原则.新医学,1997,28(9):492-495.

  5  刘文忠,吕宝妹,萧树东,等.呋喃唑酮合并兰索拉唑或胶体次枸橼酸铋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96,35:803.

  6  Lind T,Veldhuyzen Van Zanten S,Muge P,et al.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using one week triple therapies combining omeprazole with two antimicrobials-the MACH I Study.Helicobacter,1996,1:138.

  7  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低剂量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6,16:192.

  8  缪应雷,周曾芬.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进展.医学综述,1999,5(10):473.

  9  王吉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新医学,1999,30(9):506.

  10  涂立德.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8例的临床观察.医学综述,2006,12(12):封三.

  (编辑:商  洁)

  作者单位: 215111 江苏苏州,苏州市西山地区人民医院

作者: 吴东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