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0期

心脏骤停时心肺复苏58例有关因数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心脏骤停时心肺复苏58例有关因数分析(pdf)呼吸、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其存活率为5%~60%。不管心脏骤停原因如何其处理大致相同,如何迅速准确地判断并抓住心脏骤停5min的抢救的黄金时间是CPR的成功关键。现对本院急诊和心内科58例CA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3)分组:按心肺复苏成功......

点击显示 收起

  心脏骤停时心肺复苏58例有关因数分析(pdf)

    呼吸、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其存活率为5%~60%。不管心脏骤停原因如何其处理大致相同,如何迅速准确地判断并抓住心脏骤停5min的抢救的黄金时间是CPR的成功关键。现对本院急诊和心内科58例CA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病例来源:收集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急诊内科和心内科临床抢救患者58例。(2)入选标准: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发绀,脉搏消失,心搏、呼吸骤停。并经心电监护证实心室颤动,无脉性电活动,排除严重外伤,包括胸外伤,颈椎外伤等,恶性肿瘤晚期,老衰,恶液质。(3)分组:按心肺复苏成功与否进行划分。A组:CPR成功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62.5±10.3)岁。停搏5例,室颤28例。B组:CPR失败死亡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63.9±9.7)岁,停搏12例,室颤5例,无脉性电活动8例。

  1.2  复苏方法  (1)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气管插管心电监护。(2)室颤者按文献[1]推荐的BLS操作方法给予电除颤:首次电击量200J,第2次为200~300J,第3次为360J。(3)开通多条静脉通路,一般为2~3条。(4)静脉用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胺碘酮、地塞米松、纳洛酮等,复苏10min内不用碳酸氢钠。(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胸外按压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  A组开始时间为(2.5±0.5)min,持续时间为2~90min;B组开始时间为(6.0±2.5)min,持续时间为45~6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电除颤持续时间  A组23例,持续(3.5±1.5)min;B组18例,持续(7.5±3.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开始时间  A组开始时间(7.0±2.5)min,B组(8.0±2.0)min。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使用情况  顽固性室颤经电除颤2~3次后,5例静脉注射胺碘酮,成功3例,成功率为60%,无效2例。8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成功5例,成功率为62.5%,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5  肾上腺素应用情况  A组12例,肾上腺素首剂1mg,隔3~5min可重复给药,增加剂量为2、4、6mg,总剂量为0.1~0.2mg/kg。B组16例,肾上腺素首剂1mg,重复时不增加剂量。

  2.6  疗效判定  根据自主循环判定标准,A组自主呼吸恢复6例,持续时间2~120min;B组自主呼吸恢复4例,但持续时间仅为(20±10.5)min。

  3  讨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标准的CPR一直以其有效、安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推崇。经近50年来CPR不断的发展、创新、完善、提高,所以对有关单纯CPR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徒手CPR的ABC程序中最重要的是循环。本资料表明,胸外心脏按压越早,电除颤越早,抢救成功率越高,故为提高生存率,应加强社区群众120急救系统的呼救的普及宣教工作,使其熟练掌握徒手CPR的技术。

  气管插管是急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气管管理的金标准。一旦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或发生生命危险及呼吸衰竭,应当机立断进行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并进行电除颤以促进窦性心律的恢复。本资料表明复苏成功与否与人工呼吸机使用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表明了循环系统的恢复是首要问题。但是任何时候的CPR,应尽可能快地进行气管插管,这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前提,否则后期复苏都是徒劳的。

  胺碘酮已被证明可改善院内外CPR患者的存活率,其作用优于利多卡因。并可改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患者的电转复的效果。文献报道,静脉大剂量应用胺碘酮后在行电复律,其成功率远远高于单纯利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可能与其特殊的电生理作用,改善心肌缺血,β受体阻滞有关。本资料研究与此不相符,考虑与本资料例数少,经验不足,用药小心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用药观察。

  对于肾上腺素用药问题尚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大剂量肾上腺素0.12~2.0mg/kg可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增加心脑血流量,因而能提高自主循环的恢复率;另一种观点是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危害是降低心排血量,并容易出现复苏后高血压和心动过速,不能增加患者24h存活率,也不改善其神经系统功能。就本资料表明首剂给予肾上腺素1mg,以后重复时不增加剂量,即为常规用药。

  [参考文献]

  1  Guidelines 2000 for CPR and ECG. Resuscitation,2000,46:1-3.

  2  Kuden Chuk PJ, Cobb LA, Copass MK, et al. Amiodarone for resuscitation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due to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1999,341:871.

  3  周从阳,吴政庚,杨继斌,等.早期心肺复苏中不同通气方式的对比观察.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4):248-249.

  (编辑:朱兆耘)

  作者单位: 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第二人民医院

           吉林敦化,敦化市大蒲柴河镇卫生院

作者: 洪云玉,李淑云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