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盐酸氟桂利嗪合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其患病率约为14。6%[1],各种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加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76例各型偏头痛患者,诊断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于2004年所制订的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第2版[2]。...

点击显示 收起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其患病率约为14.6%[1],各种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加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76例各型偏头痛患者,诊断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于2004年所制订的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第2版[2]。病程3个月~7年,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周不等。经头颅CT、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证实无其他颅内疾病并排除颈椎病高血压及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头痛。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中典型偏头痛26例,男6例,女20例,年龄18~44岁,平均30岁;普通型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17~43岁,平均32岁。对照组36例中典型偏头痛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16~45岁,平均33岁;普通型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15~43岁,平均31岁。两组资料在年龄、既往病史、头痛程度及发作频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每晚睡前盐酸氟桂利嗪1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早晚各1次,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控制发作:服药1周后头痛消失,停药后1个月未发作;(2)显效:头痛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3)有效:头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4)无效:无变化或症状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总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一次历时2~72 h。可伴有视觉、感觉、运动、情绪紊乱及胃肠道等植物神经症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性:约60%的病人有家族史。(2)内分泌与代谢因素,女性较男性易患,常始于青春期。(3)饮食与精神因素。

    发病机制有下列几种学说:(1)传统血管学说;(2)神经血管假说;(3)5-羟色胺能神经元异常学说[3]。有资料认为[4],偏头痛的发病与血小板异常以及某些介质如血栓素、前列腺素、5-羟色胺、单胺氧化酶(MAO)有关。其中MAO活性降低,以上其他介质增多,激活血小板使之黏附聚集于血管壁使血管收缩。盐酸氟桂利嗪为脂溶性,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钙通道阻滞剂,通过血脑屏障与脑血管平滑肌上的电压依赖性通道上的高特异性点位结合,减少静脉收缩,防止各种原因刺激下钙离子过量跨膜进入细胞而造成细胞损害,使钙离子内流减少,细胞内钙浓度降低,血管平滑肌松弛,同时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抑制其收缩,抑制5-羟色胺,钾、前列腺素E2、血栓素A2、儿茶酚胺等引起的血管收缩,也能抑制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加强异丙肾上腺素松弛作用,明显地改善脑循环,增加氧分压,达到止痛作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通过抑制细胞膜的环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为炎性介质前列腺素,从而减轻因前列腺素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局部周围神经对缓激肽等痛觉敏感性[5]。布洛芬缓释胶囊与盐酸氟桂利嗪有一定协同作用,并发挥各自独特的药理机制,共同调节血管的活动功能。盐酸氟桂利嗪与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偏头痛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匡培根.神经内科新进展讲义.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学报出版社,1992,20.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15-2716.

    3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8-249.

    4  晏勇.偏头痛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学杂志,2000,2:157-158.

    5  张象麟.药物临床信息参考.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54-1155.

     作者单位: 330200 江西南昌,南昌县人民医院

  (编辑:卫  东)

作者: 罗燕军,胡丽云,李国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