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带状疱疹性脑膜炎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带状疱疹在人群中患病率可高达5。4‰,在通常情况下该病为良性过程,而不被人们重视,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更易误、漏诊。现就我院近年来见到的带状疱疹性脑膜炎予以简要的分析。5例脑神经损害,3例脊神经损害。...

点击显示 收起

    带状疱疹在人群中患病率可高达5.4‰,在通常情况下该病为良性过程,而不被人们重视,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更易误、漏诊。现就我院近年来见到的带状疱疹性脑膜炎予以简要的分析。

   临床资料

    本组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6~45岁。以头痛、发热、呕吐和眩晕症状为主。体温37.3 ℃~38.8 ℃。脑脊液白细胞14~100×106/L者5例,在234~300×106/L者3例,以单核细胞为主;颅内压为1.08~2.55 kPa;蛋白0.34~1.14 g/L;5例脑神经损害,3例脊神经损害。三叉神经损害合并面神经麻痹者5例,合并听神经损害3例,合并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动眼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者各1例。5例脑神经损害者均为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即Pamsayhunt综合征,其中3例是多数脑神经损害,2例损害了角膜。3例脊神经损害者为胸、腰部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其中2例有脑膜刺激征。有2例合并隐性糖尿病。住院治疗15~46天不等,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注射液肌肉注射和对症治疗;4例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病愈出院。

    2  讨论

    带状疱疹性脑膜炎的病原体是带状疱疹—水痘病者(VaricellaZoster virus,简称VZ病者)。VZ病者的原发感染即水痘,复发感染为带状疱疹,水痘多发生于儿童中,VZ病毒存在于呼吸道分泌物和皮疹中造成流行。VZ病毒同时也可沿神经根或神经节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及脊髓炎等,对于带状疱疹性脑膜炎,除病毒直接累及或病毒沿神经途径蔓延外,病毒血症可能为发病机制之一。

    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在临床比较少见;但有的学者指出,约半数带状疱疹患者的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偶尔可分离出病毒;有的学者则认为,带状疱疹患者几乎总有某种程度的脑膜炎症,表现脑脊液单核细胞和蛋白含量增高,但很少有脑膜炎体征,本组8例患者的脑脊液都有炎性改变,而有脑膜炎体征者只有2例。笔者建议,凡遇带状疱疹患者,要予以重视,及时追踪,必要时收治入院观察治疗。常规腰穿、测压和做脑脊液的常规和生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予以及时治疗。

    带状疱疹是一种主要累及感觉神经根、神经节的急性病毒感染,最易累及的是脊神经节段中的颈、胸、腰、骶神经根的分布区,其次是脑神经的三叉神经的眼支和面神经。头部带状疱疹中,以角膜疱疹,视神经炎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致视神经萎缩和失明。带状疱疹性面神经麻痹多合并耳部带状疱疹和位听神经损害,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即Ramsayhunt综合征。常常引起同侧耳聋或前庭功能障碍。日本学者阿部将具有耳部带状疱疹,面神经麻痹和听神经损害的称完全型膝状神经节综合征。缺一项或只有耳部带状疱疹的称不完全型,但是有时VZ病毒可致广泛的脑神经损害及脑部损害,而皮肤黏膜却无或只有轻微病变,所以Carroll指出,对于多发性脑神经炎损害的患者,不论是否伴有神经系统的其他障碍,都应作VZ病毒抗体滴度的测定,以便早日确诊,早日治疗,以免发生不可逆的并发症。   

    本组有2例合并糖尿病。袁锦楣等报道的2例带状疱疹脑炎,脊髓炎均合并糖尿病。笔者认为这不是偶然现象,糖尿病属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诱导了潜伏病毒的再活化。Schimpff曾复习恶性肿瘤419例,发现合并带状疱疹39例。上述事实说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带状疱疹病毒活化的基础。

    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尚无特殊疗法。一般认为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无效。激素的治疗价值尚未肯定;有学者认为若无明显禁忌证,应早期给予大量激素治疗,也有学者则持相反意见,认为用激素易引起播散性带状疱疹感染,最近有学者报道用人血白细胞干扰素、转移因子和阿糖胞苷治疗带状疱疹获得成功。本组患者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4例同时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单位: 130400 吉林榆树,榆树市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田  雨)

作者: 马立君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