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3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所致。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头位及体位变化引起的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笔者从2002年3月~2006年7月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30例,疗效满意。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2002年3月~2006年7月......

点击显示 收起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所致。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头位及体位变化引起的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笔者从2002年3月~2006年7月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30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2002年3月~2006年7月我院内二科住院病人,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病人,其中脑动脉硬化52例,颈椎病43例,高血压3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50~69岁,平均58.6岁,病程3天~10年。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48~66岁,平均55.2岁,病程3天~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按照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全部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TCD),颈椎X线摄片,部分病例经头颅CT检查,全部排除脑出血、脑梗死及颅内血肿瘤。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两组病人均给予银杏叶片、肠溶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眩晕、呕吐明显者给予爱茂尔、鲁米那镇静,对症治疗。高血压者给予降压治疗。

    1.3.2  治疗组  以生理盐水500 ml+尼莫地平(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 mg缓慢静滴,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1.3.3  对照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丹参20 ml静滴,5% GS 250 ml+山莨菪碱10 mg静滴,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用药1~3天眩晕消失,伴随症状消失;(2)有效:疗程结束后眩晕消失或好转,伴随症状消失或减轻;(3)无效:疗程结束时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经Ridi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略)

    2.3  副作用  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有口干、视物模糊、尿潴留。

    3  讨论

    尼莫地平为1,4一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其药理特性是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内细胞膜的钙通道,有效地调节细胞内钙的水平,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它能降低红细胞脆性及血液黏滞度,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尤为明显,可改善脑血管痉挛、缺血,增加脑血流量,运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总有效率为96.7%,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 620360 四川洪雅,洪雅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杨睿瑶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