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恙虫病10例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0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31岁,其中11~20岁2例(男),21~30岁3例(男2例,女1例),31~40岁3例(男2例,女1例),41~50岁1例(女),51~60岁1例(男)。症状基本相同:发热10多天,高热,弛张热型,畏寒、寒颤,头痛、全身酸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颈软,心肺阴性,1例患者1侧腹股沟有一焦痂,附近......

点击显示 收起

    2002~2006年我院对恙虫病诊治数量较多,其中随机抽出10例进行分析,其共同特点是白细胞总数都增高。现将诊治经过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31岁,其中11~20岁2例(男),21~30岁3例(男2例,女1例),31~40岁3例(男2例,女1例),41~50岁1例(女),51~60岁1例(男)。

    1.2  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均为青壮年,职业均为农民,有露天、野地、林地作业史,发病季节均在夏季。症状基本相同:发热10多天,高热,弛张热型,畏寒、寒颤,头痛、全身酸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颈软,心肺阴性,1例患者1侧腹股沟有一焦痂,附近浅表淋巴结肿大,有1例患者发际中发现焦痂,1例患者外生殖器发现一溃疡,有3例患者脾肿大。其余4例无皮疹,无焦痂、溃疡,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分别为29.7×109/L、27×109/L、11.4×109/L、15.3×109/L、23.7×109/L、28.7×109/L、21×109/L、20.5×109/L、17×109/L、14×109/L,分类记数淋巴细胞以增多为主,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心肌酶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外斐试验OXK抗体效价10例患者均在1∶160以上,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肥达试验阴性,入院时均做血培养结果都无细菌生长。X线胸片未见异常。

    1.4  治疗方法  10例患者入院前3天均使用足量头孢噻肟钠治疗无效,仍发热,完善辅助检查后诊断恙虫病。

    1.5  结果  全部接受氯霉素治疗,3天后体温全部下降恢复正常,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后3~5天出院,随访10例患者均无复发。

    2  讨论

    恙虫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减少或在正常范围,有并发症时则增高。以上10例恙虫病患者无并发症,颈软,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均正常,X线胸片未见异常,白细胞数目均增高,入院时按一般诊断思维考虑细菌感染,给予足量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无效仍发热,考虑诊断错误,可能为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根据辅助检查、病史特点,诊断考虑为恙虫病。氯霉素治疗有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后出院,随访无复发。提示我们临床医师在诊断发热性疾病时,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实验室条件有限,对长期发热患者、有野外作业史、白细胞数目增高、足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不要忘记有恙虫病的可能性,否则延误诊治,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出现并发症等,预后不良。

   作者单位: 617200 四川米易,米易县人民医院内科

   (编辑:乔  雨)

作者: 贾兴泽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