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3期

胰岛素泵治疗高血糖状态3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我科于2004年1月起开始使用胰岛素泵(cs)治疗3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现将我科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8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18例,女12例(他们都经过ODTT及胰岛素C肽测定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40~75岁,入院时血糖平均水平(20。...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于2004年1月起开始使用胰岛素泵(cs)治疗3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现将我科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8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18例,女12例(他们都经过ODTT及胰岛素C肽测定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5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0例,合并视网膜病变12例,合并酮症酸中毒2例,合并高渗昏迷1例。年龄40~75岁,入院时血糖平均水平(20.31±3.2)mmol/L,这些患者均反复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入院均需亟待迅速纠正高血糖,防止病情恶化。

    1.2 方法 均采用美国生产美顿力型胰岛素泵治疗,用优泌林R持续皮下输注基础量及三餐追加量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稳步型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每天测4~7次血糖,即三餐和睡前。部分患者测三餐后,必要时测3 am。胰岛素剂量选择参照以往胰岛素剂量、入院时血糖高低、年龄、BMI、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比值(10~15碳水化合物/IU胰岛素)。先确定每日的总量,其中1/2为基础量,1/2为追加量,分3次于餐前使用。

    1.3 疗效判断标准 空腹血糖4.0~7.0 mmol/L,餐后血糖在5.5~10.5 mmol/L为正常。

    1.4 结果 (1)多数患者均在治疗4 h后血糖明显下降。其中2例4 h、3例8 h、5例12 h、18例24 h、2例36 h均达到正常水平。(2)治疗时平均胰岛素用量,基础量为12~16 IU,追加量为20~36 IU。

    2 讨论

    众所周知,在空腹状态胰岛B细胞持续分泌少量胰岛素即所谓基础胰岛素分泌(0.5~1.2/h)来调节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每次进餐时胰岛细胞均能精确分泌与进食碳水化合物相应的胰岛素即所谓负荷量,以控制进食所引起的血糖升高。胰岛素泵是基于上诉原理设计的。它通过皮下持续24 h注入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来抑制过高的肝糖输出以降低空腹血糖,餐前追加量胰岛素用以控制餐后高血糖。从而模拟正常人使胰腺的生理分泌模式,快速清除高血糖毒性,对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更为有利,使以后血糖更易控制。应用胰岛素泵后本组资料中30例患者能在短时间内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且无一例低血糖发生,较之以往常规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更有效、更安全,且患者痛苦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 1 163451 黑龙江大庆,大庆龙南医院干部保健室门诊

    2 黑龙江大庆,大庆高等医学专科学校过敏病医院

   (编辑:夏 琳)

作者: 郝彦峰,郑冬凌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