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抑郁症状关联性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糖尿病患者108例分为两组,即7。0mmol/L≤空腹血糖<8。0mmol/L组(A组),空腹血糖≥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糖尿病患者108例分为两组,即7.0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组(A组),空腹血糖≥8.0 mmol/L组(B组),以血糖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分别对各组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的SDS评分为(53.75±4.39)分,B组的SDS评分为(56.32±3.99)分,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临床控制血糖水平能够较好地改善抑郁症状。

【关键词】  糖尿病;血糖;抑郁症状;抑郁评分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加之老龄化社会的形成,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高,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精神障碍,其中抑郁症状较为突出,两者并存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难度。现将糖尿病患者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抑郁症关系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8例糖尿病患者均选自我院内分泌科2003年5月~2006年7月住院病人。男59例,女49例;年龄30~60岁。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和分类专家委员会提出新的诊断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8例,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7.0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的患者50例为A组,平均年龄(52.79±5.24)岁;空腹血糖≥8.0 mmol/L的患者58例为B组,平均年龄(53.74±4.3)岁;另选年龄、文化等与糖尿病组相匹配的健康中老年人53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由被试者答卷记分,标准分为50分,大于50分者提示抑郁。

    1.3 统计学方法 得出总分和平均分后,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抑郁量化评分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A组平均抑郁评分为(53.75±4.39)分,B组平均抑郁评分为(56.32±3.99)分,对照组平均抑郁评分为(41.72±13.09)分,A、B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空腹血糖水平抑郁评分比较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糖尿病A、B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与健康者相比较有较高的精神症状发生率,且以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敌对较为显著[1]。本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与健康者相比较有较高的抑郁症发生率,且随空腹血糖的增高抑郁症状越重。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情感的障碍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大量的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解剖环路(边缘系统-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环路)的功能异常,尤其是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和扣带回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功能异常[2]。而引起这种环路损害与缺氧、递质及代谢的异常有关。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发生反应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后的血红蛋白称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运氧的能力就会急剧下降,身体末梢的毛细血管因缺氧而引起各种并发症;平时的血糖浓度越高,葡萄糖与血糖的结合就越多,且结合后不易分离[3]。糖尿病时发生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病变,以及代谢障碍等原因,可引起神经系统任何部位病变,其中糖尿病性慢性脑损害中,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神经生化、形态学、电生理及神经行为等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表现隐匿,进展缓慢,常被忽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显示:糖尿病引起的血脑屏障(BBB)的物质转运功能改变,虽然有关糖尿病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改变至今尚未统一认识,但是神经、精神及内分泌疾病这些改变,可以推测是糖尿病所致。神经行为方面的观察显示,糖尿病患者脑功能障碍很常见[4]。在机体所有器官中,脑氧耗最高,脑重约为体重的2%,而脑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15%,脑耗氧量约为总耗氧量的23%,所以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当氧分压降至28 mmHg以下时可出现精神错乱等,急性缺氧可引起情绪激动、思维力、记忆力、判断力降低等症状[5]。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神经衰弱症候群和精神症状,失眠、健忘、记忆力下降、易疲倦、情绪不稳定、焦虑、易怒、恐惧、反应迟钝等症候群[6]。而这些症状的存在及导致的后果使患者的主动活动量减少,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更加困难,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可给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茜帆,刘冬年,许行键,等.糖尿病患者精神症状调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4):305.

2 汤艳清,谢光荣.抑郁症脑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6):附2.

3 张云良,郭淑琴.糖尿病防控之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7.

4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700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02.

5 陈主初.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6.

6 周沛兴,何家荣.实用内科疾病神经系统损害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9-151.


作者单位:841000 新疆库尔勒,库尔勒第273医院神经科

作者: 杨继乐,王克强,郭 琨,郝 茹,林丽娜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