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0期

以反复发作一过性意识障碍为首发表现的肺癌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反复发作1病历摘要患者,男,42岁。因反复发作一过性意识障碍1天于2006年7月18日入我科。133kPa),神志清,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头CT平扫、颈部X线片、心......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反复发作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发作一过性意识障碍1天于2006年7月18日入我科。既往吸烟、饮酒史多年。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35/8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头CT平扫、颈部X线片、心彩超、脑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予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对症等治疗。于入院12 h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不适,持续约2~3 s后自行缓解,无口吐白沫及双眼球上翻、舌咬伤、大小便失禁等表现,查体右侧下肢肌力4级,余神经系统查体及头CT扫描均未见异常,约1 h下肢肌力恢复正常,随后又反复出现上述不适3次,每次发作间隔约3~4 h,故行腰椎穿刺术,引出无色透明脑脊液,压力正常(130 mm H2O)。留取脑脊液4 ml送检常规及病理。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随之行肺CT检查发现右肺块状阴影及纵隔多处淋巴结肿大,行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回报鳞状细胞癌,最后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Ⅳ期伴脑转移。给予DP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110 mg,iv,第一天;顺铂100 mg,iv,第一天),化疗过程顺利。患者消化道反应Ⅲ度,骨髓抑制Ⅱ度,住院2周出院,住院期间未再发作上述不适,后未再入院治疗。

    2  讨论

    据WHO2004年对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数据统计,肺癌年新发病率在男性中居首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其年病死率则均高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因此,对于肺癌的规范化诊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视。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又称肺癌)是一种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由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肺外表现等。该患者以远处转移的首发症状(反复发作一过性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反复临床症状等易造成误诊(患者无咳嗽、咯血、胸痛及进行性消瘦等表现)。本例因反复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而头CT检查未见异常,后行腰穿取脑脊液,结果脑脊液病理找到癌细胞,结合支气管镜检查诊断明确。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反复头晕、头痛以及遗忘等。在不能明确原因时应注意肿瘤的问题。注意尽早胸部X线的检查。

    目前临床上对肺癌的诊断方法很多,痰细胞学检查及肿块针吸活检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一级诊断手段,而CT、MRI、X线结合临床表现为二级诊断手段。痰、胸腔积液。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有的病例是经过数次检查才明确诊断的,上述标`本检查中阳性率不及80%,但一呈阳性诊断即成立。肿块的针吸检查,要求查体时不能忽视头颈部、四肢及腹股沟区淋巴结的详细检查。关于影像学检查,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笔者体会到,对不能获得病理诊断的病例,仅凭1次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需经两所以上医院的影像学高级专业医师会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上减少误诊的可能。

    目前对肺癌诊断有意义的肿瘤标志为CEA、NSE和CYFRA21-1[1,2],以上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监测,即三联检查可达到互相补充作用,可将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93%,并且有助于肺癌的分型,本例患者若能尽早行上述检查也可能尽早明确诊断。现临床上肺癌误诊的病例较多,希望以此提高临床医生的警惕性。

  

【参考文献】
  1 王笑新,张跃新.P-糖蛋白、GST-Ⅱ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5):438-439.

2 李锦州,洪锡田,白献红.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中国肿瘤,2005,14(4):264-266.


作者单位:137000 吉林白城,白城市医院内科

作者: 王艳华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